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但政治经济欠发达,又因自古与中原文化的疏离,导致云南长期以来在各方面落后于中原地区。但也因为交通闭塞、资讯滞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相较中原地区少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民间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民俗活动与审美习惯得到更好的保留,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也相对稳定。笔者对民间工艺美术的造型技法等方面查阅大量资料,对比分析并进行总结,提出自己见解的同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云南省内的民间工艺美术做出理论铺垫。 滇国各地民间传统艺术种类繁多、地域风格浓郁,笔者挑选了其中保留程度高、传承相对完整、最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但又尚未受到人们重视和研究的民间工艺美术门类如瓦当、木雕、刺绣、皮影和面具等作为切入点,深入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搜集第一手资料,联合对各地方志和古籍文献记载的对比分析与综合研究,从云南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方面对云南民艺进行多层次和多学科交叉的解读,在详尽介绍的同时深入分析,试图通过介绍红土高原上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提出观点和问题,并在后文中将笔者对云南民间工艺美术整体内涵的理解进行详尽的阐述,提出了本原性、共通性和象征性几点认识,并引申出研究云南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对学术和文化的重大意义,对云南民间传统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认为民艺的推广和传承除了依靠政府扶持和学术研究之外,最迫切的需求是民艺新生代力量的加入,即下一代的民艺普及和教育问题。本文的最后试图通过对工业文明挤压下浮躁、孤独的当代城市人的精神困境的解读,挖掘出其审美需求和精神寄托,找到其中与民间工艺美术的内涵与价值相耦合的契合点,为古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尽一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