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孕育而生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体和词汇。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交通愈加便利、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改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生产,以此来获取收入即农民的工资性收入。1978年至今,农民总收入中农业收入占比逐年减少,而外出打工收入占比逐年增加。农民的工资收入占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31%提高到了2014年的45%。尽管工资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农民总收入,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却存在不小的差距,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31126元,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仅为12057元。改变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的现状,不仅关系到农民自身利益,且与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上述问题产生有许多客观的原因,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没有明确完善的农民工相关法律法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但是造成农民工收入偏低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我国农民工总体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最终导致他们无法提高自身的工资水平。因此,运用人力资本相关理论来研究如何增加农民工收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辽宁省鞍山市失地农民工为例,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影响,利用SPSS软件对实际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分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工资收入状况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鞍山市郊区失去耕地的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投资不足、卫生保健支出较少、培训次数少且时间短、迁移次数少,工作更换次数频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Mincer”模型来研究人力资本因素中的各变量和个人特征中的各变量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同时,为了更加深入具体的掌握农民工工资收入存在差距的原因,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农民工不同的工资收入水平下人力资本因素中各变量对其影响的差异。在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及调研地区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增加农民工人力资本储量的对策建议,以此来增加农民工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