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教师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构成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教师效能感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变量——教师所在的学校环境因素和教师本人的认知方式即归因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进行了文献综述,主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观点进行了搜集和整理;接下来主要进行行动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参考国外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先进经验,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提升策略。本研究选取了福田区J学校各年级共121名有效被试,以多种量表为研究工具研究了教学效能感与教师归因取向、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关系,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由于笔者长期在小学任教,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借通过对J小学教师进行效能感现状调查和案例分析研究,了解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文献及理论研究,提出与之相应的提升策略。本研究认为优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来源于教师队伍的不断完善,而教师队伍的完善则需要外部教育环境的支持,再结合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教师队伍的优化是高水平教育产出的必要条件。学校往往对学生的进步与提高更加关注,却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与提高,实际上,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空间越大,解决教师的问题就相当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有关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正是缘于教师这一重要角色的特殊性。全方位的考量教师的内在能量和外在功效,能够更精准的分析教育质量不高的教师因素,探寻不断提升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