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在学科教学中开展非智力因素培养工作,对于学生弱势群体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以心理学和化学教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和谐学习氛围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对待学生需要,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动机、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从学习心理辅导、学习策略和学生自我调控学习心理等诸方面探讨教师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具体途径,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调控能力。在非智力因素培养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弱势群体非智力因素发展特点,并探讨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非智力因素培养工作。在河北任丘某中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教学实验等手段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检验理论研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教师培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并提高学生学习成绩;(2)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理解学生需要、情感,并发挥学科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情感;(3)开展课外学习心理辅导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自我意识水平及自我调控能力;(4)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需要课内外相结合,长期训练。(5)弱势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落后于非弱势学生,呈现自身特点,教师应给予关爱和有针对性的培养、疏导,可以更显著地提高其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