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双针法电磁导航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动物实验研究,探索双针法电磁导航引导在肺结节定位中的运用。研究对象及方法:实验对象为4只实验动物猪。操作方法如下:1、制作虚拟病变并扫描获取胸部CT数据:取临床用泛影葡胺制剂10ml,与50%淀粉溶液1:1混合,形成泛影葡胺淀粉混合液。取动物实验猪4只,往猪的两侧肺组织中注射入泛影葡胺淀粉混合液0.5ml,每个注射点的平均直径约1 cm,作为虚拟病变组织。4只猪共8个。在麻醉状态下往虚拟病灶附近插入参考针,并将猪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CT扫描参数:层厚3 mm;螺距,1.375:1;旋转时间,0.5s。扫描后刻录光盘提取胸部CT数据。2、术中病灶定位及活检:将获取的胸部CT数据导入电磁导航系统中,将电磁导航坐标系和三维图像坐标系进行配准,计算出探针相对实验动物的空间位置,并在重建的三维图象上进行显示。基于此,在电磁导航系统辅助引导下进穿刺针进行穿刺活检。3、标本验证:穿刺切割针活检后,取出病理标本并用碘剂染色,确认切割组织中是否有变蓝区域,判断定位穿刺的准确程度。同时收集配准误差、穿刺准确率、穿刺时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8例虚拟病灶于电磁导航系统经皮肺穿刺前的配准精度平均误差为1.15±0.04mm。2、电磁导航下经皮肺穿刺成功8例,穿刺准确率为100%。3、8例虚拟病灶穿刺时间平均为32.75±5.37min。4、各个虚拟病灶的经皮肺穿刺手术,CT扫描次数为2-3次,穿刺后CT扫描复查见4例病灶出现切割针周围少量渗血情况,未见明显出血征象,1例出现少量气胸。结论:1、计算机辅助电磁导航技术利用CT三维重建影像进行经皮肺穿刺术中导航,可予术者提供精确的、实时的、三维的重建图像,有利于术者经电磁导航系统规划路径进行穿刺,其可避开病灶周围重要血管、气管等组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比较,电磁导航辅助经皮肺穿刺术可明显减少CT扫描次数,同时可缩短穿刺时间及射线暴露时间,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精确性,提高小结节及微小结节的手术成功率。2、本次动物实验证实了双针法电磁导航辅助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可行性,为下一步临床试验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