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导航经皮肺穿刺动物实验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双针法电磁导航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动物实验研究,探索双针法电磁导航引导在肺结节定位中的运用。研究对象及方法:实验对象为4只实验动物猪。操作方法如下:1、制作虚拟病变并扫描获取胸部CT数据:取临床用泛影葡胺制剂10ml,与50%淀粉溶液1:1混合,形成泛影葡胺淀粉混合液。取动物实验猪4只,往猪的两侧肺组织中注射入泛影葡胺淀粉混合液0.5ml,每个注射点的平均直径约1 cm,作为虚拟病变组织。4只猪共8个。在麻醉状态下往虚拟病灶附近插入参考针,并将猪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CT扫描参数:层厚3 mm;螺距,1.375:1;旋转时间,0.5s。扫描后刻录光盘提取胸部CT数据。2、术中病灶定位及活检:将获取的胸部CT数据导入电磁导航系统中,将电磁导航坐标系和三维图像坐标系进行配准,计算出探针相对实验动物的空间位置,并在重建的三维图象上进行显示。基于此,在电磁导航系统辅助引导下进穿刺针进行穿刺活检。3、标本验证:穿刺切割针活检后,取出病理标本并用碘剂染色,确认切割组织中是否有变蓝区域,判断定位穿刺的准确程度。同时收集配准误差、穿刺准确率、穿刺时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8例虚拟病灶于电磁导航系统经皮肺穿刺前的配准精度平均误差为1.15±0.04mm。2、电磁导航下经皮肺穿刺成功8例,穿刺准确率为100%。3、8例虚拟病灶穿刺时间平均为32.75±5.37min。4、各个虚拟病灶的经皮肺穿刺手术,CT扫描次数为2-3次,穿刺后CT扫描复查见4例病灶出现切割针周围少量渗血情况,未见明显出血征象,1例出现少量气胸。结论:1、计算机辅助电磁导航技术利用CT三维重建影像进行经皮肺穿刺术中导航,可予术者提供精确的、实时的、三维的重建图像,有利于术者经电磁导航系统规划路径进行穿刺,其可避开病灶周围重要血管、气管等组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比较,电磁导航辅助经皮肺穿刺术可明显减少CT扫描次数,同时可缩短穿刺时间及射线暴露时间,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精确性,提高小结节及微小结节的手术成功率。2、本次动物实验证实了双针法电磁导航辅助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可行性,为下一步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非比麸治疗妊娠期便秘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7-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的92例患者,分别按照是否接受非比麸治疗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8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及自护能力影响。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协同护理,对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观察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内的60名护士,总结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调查考核这些护士从而发现暴力
文章通过对印度尼西亚苏加坡米县Ciemas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矿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并为其指出找矿远景区,希望为该地区寻找金矿提供指导性线索
开发了三维流动换热的通用计算程序,数值研究了带肋变截面回转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的特性.湍流模型采用低雷诺数k-ε模型.通道肋间距为25mm,肋高分别为1mm,1.5mm,2mm,冷气进口雷
批发市场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中起步较早,其作为商品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批发市场的建设一直存在着无序、自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高校及研究院都进行了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分析。国内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针对于正脸的自动识别,通过投影获取稳定的特征点进行人脸识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与静吸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深度及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全身麻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组和静吸复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