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以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浮沉人生为背景,以杭州、颍州、扬州、惠州四西湖时期为重点,侧重探讨苏轼在这四个时期的情感交流与意象选择。全文共四个章节。引言对苏轼一生经历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并重点阐述苏轼与杭州、颍州、扬州、惠州四个地区的渊源。苏轼每到一处西湖因情感交流的对象和所处的人生阅历与环境的不同,作品中所表现的文学意象也不同。第一章主要阐述苏轼在杭州西湖时期的情感交流与意象选择。苏轼先后两次去杭州,总共五年。第一次是在他三十六岁至三十九岁时,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在他五十四岁至五十六岁时,任杭州太守。杭州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人间天堂,且此处因湖光胜景,而吸引了许多方外之士隐居定居于此,可谓人杰地灵。苏轼在杭州西湖时期不仅结识了众多佛教高僧如辩才、参廖、惠勤、慧思、清顺等,而且也与众多官场中人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友谊,如陈襄、李杞、刘道原、孙觉、李佖等,并且结识了苏轼一生钟爱的红颜知己王朝云。杭州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朋友让苏轼在杭州西湖时期慢慢走出政治上的失意,变得开朗些许。苏轼思想上的转变也反映到了他的作品之中,苏轼在此期间写了大量的西湖诗。第二章主要阐述苏轼在颍州西湖时期的情感交流与意象选择。1044年到1091年的五十多年间,“僻陋小邦”的颍州,却引起了世人关注。这是因为在这段时期内,先后有晏殊、欧阳修和苏轼来此任知州,这吸引了许多当代文人名士来访。他们都曾有题咏颖州的诗文传世。苏轼在颍州期间也交游了许多朋友,和他们一起唱和游玩。除此以外,苏轼还积极的为颍州人民办实事,修筑颍州西湖。第三章主要阐述苏轼在扬州西湖时期的情感交流与意象选择。苏轼从二十岁时进士及第到如今转知扬州,曾经历多次调任与贬谪,所以才发出“此生定向江湖老”的感慨,诗中的“默数淮中十往来”句,表示了他曾十多次往来于江淮之间。苏轼任扬州太守前后只有大约半年的时间,但是就实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东坡却做了好几件深得民心的事,在扬州至今仍然广为流传。第四章主要阐述苏轼在惠州西湖时期的情感交流与意象选择。苏东坡五十九岁时,在绍圣元年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经过大约“万里”的长途跋涉,十月二日苏轼终于抵达贬所惠州。岭南,当时属于蛮貊之邦,瘴疠之地,气候与北方迥然相异,生活条件又极为艰苦,苏轼虽已久经磨难,并且胸怀超逸,善于随缘委命,一路上也免不了对未来生活的悬想与担忧。苏轼来到惠州,让惠州百姓欣喜惊讶,父老的盛情令苏轼十分感动。苏轼在惠州期间与惠州百姓和朋友相处的十分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