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深圳市为研究案例,运用系统学方法、POE研究方法以及空间模型构建等多元化手段,辅以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深圳城市公园系统的发展演变模式和影响机制,重点探讨城市公园系统演变的空间过程:从地理学空间的视角研究城市公园系统演变的物质空间特征和公园基于使用者的社会空间特征。本文初步构建了城市公园系统研究的分析框架,充实了城市公园研究的理论体系,为城市公园系统的发展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本文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研究内容:
首先,对研究主体进行了概念界定,通过对公园起源和发展历史的回顾,确立了广义公园的概念。广义公园的概念包含了公园的社会空间特征属性和自然空间特征属性。
其次,开展了相关理论研究综述和公园发展实践进展的阐述。通过对中外城市公园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历程的梳理,寻求城市公园系统伴随城市化过程而逐渐发展演变的脉络;分析结论表明:城市公园系统是人口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产物,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与城市空间扩展和市民社会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我国目前对城市公园的研究,多注重公园景观层面的研究,缺乏对城市公园系统与城市空间关系的理论探讨。
第三,探讨了城市公园系统研究的部分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除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生态学理论、园林学理论,本研究创造性地将地理学的区位空间理论、经济学的公共物品理论和博弈论等理论运用到城市公园系统的研究。
第四,对深圳市城市公园系统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回顾了深圳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深圳城市公园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并从空间的视角总结了深圳城市公园系统发展演变的基本特征。将深圳城市公园系统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阶段划分,对深圳城市公园系统的类型结构、规模等级结构、空间分布、供给和经营管理等子系统分别进行了特征分析和评价;并运用POE研究方法,对深圳公园的使用者及其活动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运用相关的理论探讨了深圳城市公园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五,探讨了深圳城市公园系统的空间演变模式与机制。从地理学的视角重点分析了城市公园系统发展的空间过程及其形成的机制。将现代城市公园的产生归纳为四种模式并将公园体系的发展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基于空间视角的三阶段模式反映了公园体系发展演变在时间序列中的空间特征并体现了公园体系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与城市及区域在空间上形成的有机联系。
第六,分析了城市公园系统衍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指出自然资源条件和城市规划是城市公园系统发展的基础条件。人口活动的集聚和扩散是影响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和空间演变过程的最主要因素。市民的情感和文化需求影响了公园的景观意象和社会空间特征。城市空间与城市公园系统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城市化过程的人口集聚促进了公园的产生和发展,公园的发展又引导了城市用地的扩张方向和强度、加剧了经济和人口的空间集聚,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政府在城市公园发展中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主导公园发展的价值取向并通过公园系统的决策支持系统而对城市公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最后,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城市公园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城市公园系统优化的内容、目标和实现途径。
总之,城市公园是集经济、社会、自然属性于一体的地理空间;城市公园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过程而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城市公园与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化过程的人口集聚促进了公园的产生和发展,公园的发展又引导了城市用地的扩张方向和强度、加剧了经济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完善健全的城市公园系统既是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条件,更是公众高质量城市生活的保障措施。对城市公园系统发展演变特征的研究以及可持续发展公园系统的构建框架的提出,都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