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弥补“四化”同步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也是突破皖北“三农”发展瓶颈、实现皖北农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目前,皖北地区包含安徽省一半以上的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经济水平比较落后,部分地区农民生活较为贫困。与此同时,皖北地区又是安徽省主要劳动力输出地,农村人口持续外流,农业用地撂荒严重、农业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因此,稳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培养造就一批致力于农村建设的生产经营者,储备一批现代农业发展的后备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以皖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理论阐述、调查研究、实证分析,比较全面地考察了皖北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情况,针对培育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优化对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梳理,把握研究动态,明确研究方向。同时,对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概念进行界定,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农村职业教育等相关理论,阐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第二,分析考察了皖北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在充分肯定皖北近年来在政策框架、农业科技推广、教育资源整合等成效的基础上,依据调查数据和重点对象访谈,分析得出皖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培训体系老旧低效、地方政府职能缺失、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等主要问题。第三,文章根据样本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从调查对象个体特征和现有培训投入情况两方面,对皖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年龄、政策认知、培训时长、培训满意度等为主要制约因素。最后,结合实证结果,提出通过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快补齐农村职业教育短板等对策建议,旨在深入推进皖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