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区域经济差距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现有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研究,旨在说明我国区域差距存在的事实以及其发展现状,更深入的研究则对上述研究进行动态化,但多基于数据本身的趋势,并未对区域经济格局的演进轨迹进行系统性、规律性的总结和概括。 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学领域较为前沿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模型,在国内外关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根据研究中国区域通达性的差异和市场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得到关于中国经济自由度的事实性。接着文章通过中国不同区域间的工资差异,检验新经济地理学核心-边缘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而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反映区域交易自由度差异的关键变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介绍了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区域经济格局演进的战斧与钟形模型,并通过描述模型的适用条件,根据前文关于中国经济自由度的研究进行模型选择,通过计算模型在中国的临界点以及中国现实情况的计算,最终得到在区域格局演进轨迹中的具体位置,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我国区域间的通达性和市场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劳动力等要素流动受到种种限制。因此,钟形模型更好的模拟了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演进轨迹。在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我国区域间的交易自由度还低于钟形模型的第一个临界值,我国现有区域经济格局尚未达到国民生产效率的最优阶段。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看,合意的区域经济聚集程度很大程度上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生产率和控制甚至缩小区域间不平衡程度的两难选择博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