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农业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出发,借鉴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环境、人口资源、水利建设等优势条件着手,详细研究了唐代山西地区农作物的种植、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以及渔业的发展等内容,对山西农业生产进行系统的分析。山西地区山河环绕,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和丘陵面积最广,自古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从汉至隋,山西一直都是全国人口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隋末,人口虽然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但唐初开始迅速恢复,到盛唐时已经达到中古时期的顶峰。安史之乱时,山西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人口数量锐减。此后,山西人口总数从低谷缓慢向上攀升,尤其是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已经较高。唐代前期山西地区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到了中后期,水利建设并非停滞不前,而是继续修建了数量众多的工程,在农业灌溉上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山西粮食作物以粟、麦为主,从分布来看,粟、麦种植主要分布在太原府以南的汾河、涑河流域和泽潞山区,呈大面积种植;水稻只是星星点点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太原府和河中府,但种植面积还是相当可观。经济作物如桑树、果树、蔬菜、药材等分布较广,广大农村普遍种植。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山西地区的葡萄已经开始呈现规模种植的倾向,种植区域由山西中部向南北两端扩展。药材方面,最有名的是上党地区出产的人参,其中以紫团峰所产参最为珍贵。山西地区草场较为丰富,适宜放牧,隋唐时期较为发达。政府在楼烦、玄池、天池设立监牧,作为官方重要的养马基地,大力发展官营畜牧业。民间畜牧大多以家庭养殖为主,种类多、分布广。作为农产品的深加工,山西地区的酿酒业闻名遐迩,其中以桑落酒、汾酒、葡萄酒较为出名,葡萄酒以其可口甜美在唐代曾被列为贡品。有唐一代,山西地区的农业大体上经历了恢复、发展、破坏、再恢复几个阶段。山西地区的农业在全国来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粮食产量较大,经常供应关中等地,同时也是政府和籴、折籴的主要地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对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经济全面、系统地考察,对今天山西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划,也许有些许借鉴意义,这正是本文力图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