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播期推迟对水稻产量、米质和生理方面的影响,以及水稻籽粒灌浆特性与籽粒和叶片中内源多胺含量、品质和与产量的关系,对在播期处理下产量、生理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如下:
1.播期处理下产量随播期推迟而下降,每穗秕粒数、千粒重、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亩穗数、成粒率和每穗成粒数受品种和播期互作效应很强,总体表现为直立穗型品种亩穗数和成粒率随播期推迟有下降趋势,而半直立穗型则有上升趋势或变化不大。
2.推迟播期秧苗分蘖数减少,株高和干物重下降;叶龄和株高的增长速率加快,最大分蘖数出现的时间提前,对中早熟品种推迟播期利于有效分蘖的发生,提高成穗率;播期推迟使剑叶和倒二叶面积减少,倒三叶和倒四叶面积增加,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明显减少,不利于良好群体结构的构建;播期推迟会延长中早熟品种生殖生长阶段的时间,对中熟或中晚熟品种而言则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延长。播期延迟使源库比率下降,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对源库比的影响也较大。
3.播期推迟对籽粒灌浆速率影响较大,使籽粒灌浆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推迟;对二次枝梗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对灌浆速率较低的部位的影响大于灌浆速率较高部位。Richard方程模拟的籽粒灌浆参数表现为播期推迟使下部枝梗灌浆性增强,上部枝梗灌浆性减弱,且异步灌浆性增强。4.温度因子对上部一次枝梗、中部一次枝梗和下部二次枝梗的影响最大。日较差与上、中部一次枝梗的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呈显著负相关,日均温和有效积温与日较差作用相反。成粒率和千粒重受灌浆特性影响最大,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和灌浆前期时间越短,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越高,成粒数和千粒重越高。
5.播期推迟使剑叶和倒二叶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减少,倒三叶叶绿素含量增加;各叶位各生育阶段光合作用能力随播期推迟而提高,特别是齐穗期的倒二叶和成熟期的剑叶。
6.播期处理对灌浆前期籽粒中内源多胺含量影响较大,随着播期推迟,上部一次枝梗粒中各种胺类含量逐渐减少,下部二次枝梗粒中多胺含量有增加趋势。播期推迟各种胺类含量在叶片中逐渐增加;播期处理对叶片中内源多胺的影响顺序为亚精胺>精胺>腐胺。
7.对籽粒和叶片中内源多胺含量与籽粒粒重增重状态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内源腐胺不论在叶片中还是籽粒中对籽粒增重都有负面的影响,含量越多,籽粒增重越慢,粒重越低;内源亚精胺在籽粒中对籽粒增重有负效应,但在叶片中对籽粒增重起到正效应;内源精胺在叶片中含量越多,越不利于籽粒增重。
8.播期推迟糙米率、精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长宽比和胶绸度均有下降趋势,整精米率、粒长和直链淀粉含量则有升高趋势。垩白度、垩白米率和垩白面积受播期影响最大,属于气候因子敏感性状。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温度因子为日较差,其次为齐穗后有效积温和灌浆前期日均温。
9.播期推迟造成的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的减少、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灌浆前期时间和活跃灌浆期增加是垩白米率、垩白度和垩白面积减少的原因。优势灌浆粒位与劣势灌浆粒位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越接近,垩白米率越低。上部和中部一次枝梗等强势灌浆部位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