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儿童时期良好的心理建设,是未来终身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成长环境、童年经历和教育这三大因素,是儿童心理建设和人格塑造的关键。然而,如孤儿这样一种特殊的儿童群体,失去双亲的痛苦难以在幼小的心灵中磨灭,加之在逐渐社会化进程中产生的自我异化感会使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研究关注的是父母双亡后由隔代进行抚养的孤儿的心理状况。隔代抚养对于孤儿来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隔代抚养型孤儿可以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来自祖辈的亲情关怀;而另一方面,老人在年龄和思维观念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对低龄孤儿的教育很难找到最适合的方式,也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本论文从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出发,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以隔代抚养型孤儿表现最显著的消极心理---自卑感为着手点,帮助孤儿与其所在环境系统进行交互,同时对其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进行发掘,提升其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本文的服务对象由笔者主动发掘,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绪论部分笔者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核心问题、总体目标和意义,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一章笔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第二、三章笔者界定了研究所提及的相关概念。通过文献研究法、参与观察访谈法、量表法搜集研究所需资料。结合生态系统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和增能理论,针对案主的实际情况设计治疗方案。第四章笔者探究了案主自卑感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造成此类问题的成因。第五章笔者详细阐述了个案工作的专业实施过程。发现将环境系统的影响与案主自身想法相结合进行研究可增强案主自我认同感提升的效果。促使案主的家庭系统、学校系统、社区系统等方面相互协同,加强对案主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度,找到适合于案主的沟通模式。注重挖掘案主的天赋和兴趣,鼓励案主参与学校及社区相关活动,激发案主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第六章笔者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关于缓解隔代抚养孤儿自卑感的对策和建议,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相关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