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膀胱肿瘤患者全膀胱切除术后行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与传统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9年8月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并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32例(组I)及传统回肠膀胱术36例(组I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肿瘤进展情况。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早、晚期并发症,如:尿漏、切口感染、电解质紊乱、肠梗阻、贮尿囊结石,尿道肿瘤复发等。术后每3个月及术后一年后每半年定期随访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泌尿系、盆腔及腹膜后B超。观察是否有肿瘤复发转移、肾积水、贮尿囊结石等并发症。相关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组Ⅰ:手术时间平均5.8±2.2 h,术中出血489.8±115.6 m1,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输出道控尿良好,均可自行清洁导尿,术后住院时间21.4±7.1d。组Ⅱ:手术时间平均5.0±1.7 h,与组I比较(P<0.05),术中出血量477.2±113.1 ml,与组I比较(P>0.05),术后住院时17.7±7.6 d,与组I比较(t=2.059,P=-0.043)。术后近期并发症如:尿瘘、腹壁切口感染、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电解质平衡紊乱、不全性肠梗阻等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近期并发症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随访2-5年。随访期间2组对临床疗效满意度分别为组I 27(81.3%)例,组Ⅱ29(83.3%)例,2组相比(x2=0.170,1p=-0.680),无统计学差异。组I术后3个月出现自行导尿困难1(3.1%)例,重新留置F16尿管10 d,指导导尿方法后可顺利自行导尿。术后患者自行导尿次数为白天5-6次,夜间1-2次。术后6个月回肠膀胱容量300-600m1。术后1年回肠膀胱充盈状态下压力平均22.4cmH2O (18.4~26.5) cmH20。两组术后远期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无肠瘘、输尿管反流、高氯性酸中毒、吻合口坏死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出道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与回肠膀胱术相比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稍长,但术后相关并发症并未明显增多,也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无需佩戴尿袋,自行清洁导尿方便,能够获得类似生理的排尿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不适合原位新膀胱术且要求控尿者。回肠膀胱术患者需要终身佩戴集尿袋,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对于身体状况无法长时间耐受手术及麻醉的患者采用回肠膀胱术较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