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与缝合治疗半月板红-白区纵形撕裂伤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bblef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在半月板红-白区(b区)纵形撕裂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位于膝关节半月板红-白区(b区)纵形撕裂伤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A、B组。A组33例,采取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半月板缝合方法:均采用由外向内缝合,方法为采用1枚18号腰穿针于半月板破裂部位相应的皮肤处向关节内穿刺,关节镜监视下腰穿针通过半月板外周中部,穿过破裂口到游离缘进入关节腔,拔出腰穿针内芯,将对折的长约20cm的0.8mm细钢丝经腰穿针针尾穿入关节内,关节镜监视下将钢丝从膝关节前内或前外侧关节镜入路牵出,利用对折的钢丝将一条2-0爱惜康缝线的一端牵出至膝关节内侧或外侧皮外,同样的方法将爱惜康缝线的另一端牵出,两端抽紧于皮下打结,根据半月板撕裂的范围进行重复穿针引线打结。B组31例,采取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方法:采用蓝钳将半月板纵形撕裂伤的前后端连接部的游离缘咬断,并用蓝钳进行初步的修整,然后用关节镜刨削系统及等离子刀打磨成形。术后均进行常规的功能康复指导,出院后进行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功能评定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对A、B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得出各自评分值。  结果:A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B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年龄范围16~58岁,平均年龄34.8岁。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A组:术前(44.13±12.56)、术后(92.26±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45.13±12.68)、术后(86.24±1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定,A组:优26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97%;B组:优17例,良6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78.19%。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都是治疗位于半月板红-白区(b区)纵形撕裂伤的常用方法;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高,对治疗青壮年的半月板红-白区(b区)纵形撕裂伤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改善术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范围、主动伸展受限、内外翻畸形、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效果更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补气化浊汤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DLEV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早期DLEVD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目的:研究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方对治疗气虚血瘀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的评价。  方法:收集符合研究要求老年帕金森病的住院患者53例,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于入院后均按西医常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