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不同的方法分离培养了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分离培养的pMSCs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以pMSCs为供核细胞进行了核移植实验,通过重构胚的体外发育能力研究了pMSCs的发育潜能;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与猪卵母细胞构建了人-猪异种重构胚,研究了hMSCs异种重构胚的体外发育能力,同时还对比研究了两种重构胚在激活后的核形态变化。实验取得以下结果:1.以1mg/ml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PFs ,和胰蛋白酶消化法相比,可更为有效地解离细胞,一般3~4d即可达70%~80%细胞汇合,因此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获取原代PFs。2.本实验采用密度为1.077g/ml的淋巴细胞分层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MSCs ,在同等时间内,相对于全骨髓贴壁筛选法,该方法所获得的贴壁细胞量多,pMSCs相对较纯。3.本实验从形态学及细胞表面分子标记(Vimention和CD106标记呈阳性,而CD45标记呈阴性)来鉴定pMSCs,初步确定所培养细胞为骨髓MSCs。本实验体外培养的pMSCs增殖倍增时间(Td)为36.48h,分裂指数第4d达到峰值为23.6±4.7‰,10h的贴壁率为78.49±6.2%。4.本实验选用了盲吸法对MII期的猪卵母细胞进行去核,去核率为86.0±0.43%。5. PFs与pMSCs重构胚的卵裂率(76.04±8.1% vs 74.45±12.1%)和囊胚率(15.07±2.2% vs 14.63±7.9%)无显著差异,pMSCs重构胚囊胚内细胞数略高于PFs重构胚与PA胚胎(p>0.05)。6.以hMSCs和pMSCs为供体细胞与猪MII期去核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得到重构胚,并进行胚胎发育能力的比较,在72h之前,两者发育能力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第7d时,hMSCs异种重构胚的囊胚率(3.2±0.7%)显著低于pMSCs重构胚(11.59±2.37%)(p<0.05)。7.实验检测了hMSCs-猪异种重构胚和pMSCs重构胚在核移植激活后的核形态变化过程。激活后2h,有39.39±10.6%的hMSCs-猪异种重构胚染色体处于凝集状态,而pMSCs重构胚为53.49±9.5%(p>0.05);在激活后6h,有55.26±8.3%的hMSCs-猪异种重构胚形成原核,pMSCs重构胚则为58.18±7.8%(p>0.05)。8.在胚胎发育第5d分别计数了hMSCs-猪异种重构胚各发育阶段的胚胎数。停滞在4-细胞期的hMSCs-猪异种重构胚占28.80±3.9%,而pMSCs重构胚及孤雌胚胎只有13.04±1.1%和14.06±1.5%(p<0.05)。以上结果表明,pMSCs增殖能力强,生物学性状稳定,pMSCs核具备支持早期胚胎发育的能力;与pMSCs核移植胚胎相比较,虽然hMSCs核可以在猪成熟去核卵母细胞中成功进行形态重建,但重建后的核支持早期胚胎发育能力较低,大部分停滞于4~8-细胞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