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语义层面看,介词是语义关系的标记。介词“从”在现代汉语中可以标记处所、时间、方面、范围和依据等语义成分。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相关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也都列出了“从”引进处所、作为时间起点标记的用法和与“从”有关的介词框架“从……到……”、“从……起”以及“从……来看”等用法。从句法层面看,介词“从”必须介引其他实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才能充当句法成分,此类介词短语主要充当状语,一般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补语。介词“从”可以和方位词、动词等构成介词框架,充当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介词“从”用法的多样性使得母语非汉语学习者在习得介词“从”的用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偏误。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调查,有关介词“从”的偏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词语偏误,可以分为误代、冗余和遗漏三类;一类是结构偏误,可以分为介词框架不完整和介词短语错序两类。介词“从”的误代主要包括与其他介词、动词、副词和连词的误代,其中与其他介词如“在”、“跟”、“由”、“对”、“用”和“离”等的误代现象较为常见。冗余偏误较多的是将“从”误加在谓语、宾语等句法成分前或误加在时间名词、副词和代词前。有时某些表时间、地点、方面、依据和范围的词语前缺少了介词“从”,则属于遗漏偏误。介词框架不完整最常见的是缺少后置动词“开始”、“起”和缺少某些方位词。“从”类介词短语错序多是将作状语的“从”类介词短语错放在动词后补语的位置上。通过对对外汉语教材如《发展汉语》和《新实用汉语课本》的调查发现,教材中都较为详细地讲解了介词“从”作为时间标记和地点标记的用法以及常用框架如“从……到……”的构成。相关教材也都在练习中通过不同的题型,如填空、判断、选择、造句等来强化学生对“从”类介词用法的理解和把握。可见,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介词“从”的教学进行过精心策划,力求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从”的主要功能和用法。基于对现代汉语介词“从”的主要特点、学习者习得“从”的偏误情况及相关对外汉语教材对介词“从”语法点的安排,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要让学习者能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介词“从”的用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区分介词“从”教学的阶段性,二是要注重近义介词的比较,三是要加强对“从”类介词框架的交际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