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的精神根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中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后备军,面对当前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的盛行与中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存在诸多问题的严峻形式,必须强化培养中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当前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生的层面,而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切实与历史教科书结合起来,因此,需要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华民族精神培养的相关研究。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着学校评价方式单一、家庭教育忽视、教师重视不足与方法单一、中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等问题。中学历史教学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结合教科书内容,探索有效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与优化策略。在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在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要积极开展实地参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实践活动;要以活动课的各种方式深化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抓住传统节日与重要纪念日的契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中华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历史兴趣小组。在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优化策略中,要选取教科书典型内容讲深讲透;合理引入地方史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合理运用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阅读历史经典,观看正能量影视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脱离课堂教学内容、生搬硬套;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要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符合新课程改革与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体现,有利于加深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有利于是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