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气氛概念源于E.Tolman(1926)。他以实证主义的语言阐述了环境和内部自变量对行为的影响。Lewin等人关于动机理论的研究可以说是组织行为学关于气氛研究的起点,他认为气氛属于人的心理领域,随环境刺激的不同而不同,是人的动机和行为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50-60年代是组织气氛研究的兴旺时期。最早将组织气氛概念引入学校组织的研究者,首推A.W.Halpin,他认为一所学校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学校气氛之于学校,就如人格之于个人”。 目前,国内关于学校组织气氛的研究比较少,更缺少本土化的测量工具。现有的研究多在探讨学校组织气氛与中小学教师的满意感、工作倦怠、工作绩效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的关系,而对于高等院校,尤其是大学生的关注不够。本研究旨在编制可以较准确地测量大学生对学校组织气氛的感知的工具,并据此比较学校组织气氛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为学校组织气氛的差异研究的一致性结论贡献力量,同时测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讨并证明学校组织气氛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 1.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对高校组织气氛的感知具体可从6个层面进行测查。即“管理氛围”、“学生士气与素质”、“物质条件”、“来自教师的支持”、“人际氛围”和“环境”。自编问卷《高校组织气氛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良好。 2.大学生对高校组织气氛的感知在“学生士气与素质”、“物质条件”、“来自教师的支持”、“人际氛围”和“环境”等维度的平均分都大于3,说明对这几个维度的感知都比较积极,;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在9个因子上的平均分都小于2,且非常显著地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 3.大学生对高校组织气氛各因子的感知在在性别、年级和学校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方面,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只在“环境”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后者的感知更为积极;大学生对高校组织气氛知觉的得分在“管理氛围”、“学生士气与素质”、“物质条件”、“来自教师的支持”和“人际氛围”5个因子上有显著的专业差异,且文科大学生的感知比理工科大学生的感知积极。 4.相关分析表明,高校组织气氛各因子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良好高校组织气氛与不良高校组织气氛组之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非常显著。 据此,本研究提出建议:①建立一种关怀与权威并重的民主管理方式;②学生士气高昂,品德高尚;③提供充分的物资条件;④教师从精神与学习上多方面关心学生,注重融和教育;⑤学生要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⑥美化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