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理念指导下“幼儿园课程”学习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_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高校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一个热点研究的问题,但是以往教学改革多强调教师“教”的层面,缺少对学生层面的关注,而且正是在这样思路的引导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重视教的问题,同时转变大学生学习方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国外将行动学习运用于大学生的课程改革,已是一种大的趋势,理论与实践非常成熟,且取得成效。我国行动学习运用于教育领域始于2003年,近年来虽有增长态势,理论与实践多处于表浅的运用,但对行动学习运用于教学改革中,进行跟踪研究找出行动学习中学生与教师存在的问题,从而发现其价值,更好的促进行动学习,提出行动学习运用于教学改革的建议的过程性研究较少。  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对一项在一个学前教育本科生“幼儿园课程”的课程开展,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对行动学习理念指导下“幼儿园课程”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记录。  研究发现,行动学习在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自我观念与态度的改变,具体表现为:通过行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不确定性的应变能力;行动学习提高了自身战略思维的培养;行动学习使学生自我意识得到了增强;行动学习使学生获得了超越课本学习的自觉性;行动学习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同时,在行动学习的实际应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不仅如此,行动学习对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有很大的帮助,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利于形成密切合作的师生关系。  相应的,行动学习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对学生来说,在行动学习中学生习惯了传统思维,对行动学习指导下的课程开展会感觉不适应,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缺少质疑与创新,对行动学习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的课程中任务存在惰性心理与畏难心理,学生组织利用优化资源的能力较弱,缺乏问题意识,小组合作中存在的分歧也影响着行动学习的效率。对教师来说,行动学习中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了教师的心态积极性,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课堂组织的难度大大增加。  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与问题,仍不能忽视行动学习的重要性,更要在解决困难的前提下,更好的进行行动学习。针对这些困难问题,有以下解决对策:对教师而言,对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与加深对行动学习对理解与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行动学习过程中,教师多采用欣赏式探询的方式提问,对每节课的内容做具体明确的规划,尤其是对时间的计划;同时,还要精心策划,运用多样的课堂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学生的学习惰性,借用名义群体法等其他领域的方法加深小组合作,更要重视引导性日志与课后记。对学生来说,要利用引导性日志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以开阔思维加强合作,提高行动力克服拖延与惰性,而且要认真反思多回顾反思笔记。更重要的是,学校管理层与行动学习中的教师应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彼此促进,才能更好的将行动学习推进,得到更高的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教育信息化是全球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信息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培养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课余自主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体育的社会功能在不断增强。在奥运会期间,一家人有了一致的最爱,大家围坐一起看开幕式,一起看跳水、体操、乒乓、射击等
科学的进步来源于科学家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并不是来源于思维,急功近利的需求和政府的推动。  5月15日,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在出席第四届中国自主创新年会时表示,科技进步跟创新
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人才教育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而义务阶段的教育是非常基础重要的,通常也是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领域。初中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学
在过去的九年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出生地在外国的新课改“引进理论”即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对新课改“引进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
城市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文明程度是由城市的历史决定的。城市规模不同,其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环境卫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最直接表
学位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而文化与教育也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复杂的关系。有关教育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了许多,而且我相信更多新的研究将不断涌现。   本论
物体显示的色彩归纳起来有两类:一是“自然色彩”,二是“人造色彩”;色彩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组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随着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