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媒介形象构建研究——以2001年—2011年《人民日报》人大代表报道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在人们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的观念下,受众对人大代表这一重要政治群体的角色内涵理解十分关键。现在,新闻报道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受众意识觉醒,多元价值观形成,受众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多元的、充满时代特征的人大代表媒介形象。因此,人大代表媒介形象构建的研究不容忽视。  本文以2001年—2011年《人民日报》人大代表报道为研究样本,首先结合人大代表的选举要求和人大代表结构优化原则,从代表性别、所处地域和阶层三方面描绘出人大代表的媒介形象,并通过对人物通讯报道的话语分析总结出人大代表的形象标签。然后从报道形式、报道主题、报道态度和报道角度四方面进行内容分析和数据统计,并总结出人大代表人物通讯报道的报道模式,重点了解人大代表媒介形象构建的方式。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人大代表媒介形象构建方式有以下特点:在紧贴宣传策略、反映现实情况及政策要求的同时,也具有同质性及单一性,表面化及模式化的缺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借鉴了典型报道改革的成果和经验,从报道观念、报道角度和报道方法着手,提出了四大改进策略:以多元化观念加强受众认同感,以全局化视角解决四大根本问题,运用精确化、细节化描写突出形象“可感性”,坚持“客观立场”增加形象“中性色彩”。
其他文献
在全球范围内,国际新闻报道和传播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但是近十年来,成千上万新闻网站出现在了互联网上,并且随之带来了大量的能够接触和阅读这些网站的新闻读者,所以在技术层面
期刊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出版业正处在建国60年以来最大的变革时期。出版企业通过改企转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塑造市场的主体,通过投资、兼并、合作、扩大资本
网络传播最大的特点是“人人可以是传播者,人人可以是受传者。人人都在影响人,人人都在受影响”。互动性是网络传播的技术特点造成的属性,其本质是对传统单向性传播模式的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