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皮肤点刺试验疹团平均直径与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的相关性研究,获得有确诊食物过敏价值的皮肤点刺试验疹团界值点,为简化临床诊断程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可疑食物过敏儿童173名,均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及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测量并记录皮肤点刺试验疹团平均直径,通过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确诊食物过敏患儿。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皮肤点刺试验疹团平均直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评价皮肤点刺试验疹团平均直径对食物过敏的诊断价值,并获得疹团平均直径的100%诊断界值点。结果173例婴幼儿共进行了283次食物激发试验,其中阳性结果为129次。99例婴幼儿被确诊为食物过敏。蛋白、蛋黄、牛奶皮肤点刺试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804、0.904。当相应的皮肤点刺试验疹团平均直径分别≥8.5mm、5.5mm、5.5mm时,皮肤点刺试验对蛋白、蛋黄、牛奶过敏的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皮肤点刺试验疹团平均直径对鸡蛋、牛奶过敏的临床诊断准确性较好,通过其100%诊断界值点,可避免部分可疑食物过敏患儿进行食物激发试验。第二节皮肤点刺试验不同测量方法对婴幼儿鸡蛋、牛奶过敏诊断价值的评价目的通过对皮肤点刺试验疹团平均直径、最长径、皮肤指数与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的相关性研究,获得有确诊食物过敏价值的皮肤点刺试验疹团界值点,并比较不同测量方法的诊断准确性,为简化临床诊断程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可疑食物过敏儿童173名,均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及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测量并记录皮肤点刺试验疹团平均直径、最长径、皮肤指数;通过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确诊食物过敏患儿。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皮肤点刺试验疹团不同测量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比较皮肤点刺试验不同测量方法对食物过敏的诊断价值。结果当皮肤点刺试验疹团平均直径达到或超过一定界值时(蛋白8.5mm;蛋黄5.5mm;牛奶5.5mm),对食物过敏的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疹团最长径与皮肤指数相应的诊断界值点分别为: 14.0mm/2.67;6.0mm/1.67;8.0mm/1.60。三种测量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均>0.7,且AUCSI>AUCMD和AUC LD,p<0.05。结论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不同测量方法对确诊食物过敏的界值点各不相同。皮肤指数诊断食物过敏的准确性高于食物抗原疹团的平均直径和最长径。第二部分三种低敏配方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效果评价目的通过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采用三种低敏配方(游离氨基酸配方、深度水解配方、大豆配方)进行治疗随访,评估各组患儿体格生长及过敏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将初诊为牛奶蛋白过敏且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幼儿74例作为干预组,以健康体检儿童21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遵循家长自愿选择原则分别给予游离氨基酸配方、深度水解配方、大豆配方进行替代治疗。并于治疗开始后第1、2、3、6个月对患儿进行体格监测,同时对过敏症状缓解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与健康儿童相比,干预组年龄的体重、身长的体重增长速度减慢,生长水平降低;并于第3次随访时出现显著性差异。但经两两比较后发现,仅大豆配方组与其他三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深度水解组、游离氨基酸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的身长及年龄的头围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氨基酸配方与深度水解配方对过敏症状缓解效果优于大豆配方(p=0.003),且治疗1月后即可见显著疗效,而大豆配方缓解症状速度较慢(2个月后)。结论游离氨基酸配方及深度水解配方均可维持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正常的体格生长,而大豆配方治疗组生长速度明显不足。三者均可有效缓解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临床症状,且游离氨基酸配方及深度水解配方治疗婴儿湿疹的效果及缓解速度要优于大豆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