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即事物的主体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对事物的整体或部分进行变革,使事物发生变化和发展,以一种更加和谐、新颖的形式来为主体所用。创新素质是指为人类的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及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在后天教育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创新素质教育是指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教育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来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活动。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同时,创新素质教育符合国际发展的趋势,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也是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力支持,这构成创新素质教育的现实依据。我国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目前存在传统教学模式磨灭了学生个性、高校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创新素质教育多停留在讨论阶段、当代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高校教师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强、当代大学生创新信心不足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影响当代高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宏观原因,具体包括传统教学体制制约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社会对人才的判断标准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性、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高校中缺乏创新的环境、高校部分教师对创新素质教育认识不足及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素养、高校教学目标发生偏离等。另一方面为影响当代高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微观原因,包括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周围事物感觉淡漠、当代高校大学生缺乏辩证和批判精神、当代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影响创新素质培养、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影响创新能力的发展、解决我国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问题的办法,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创造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例如,创造有利于创新素质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调整高校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另外,要创造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发展的内部环境,包括提高高校政治课质量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辩证精神和批判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完善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为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