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GRE T2~*WI序列中定量指标T2~*值对于鉴别诊断颅内出血和钙化的意义。方法:实验室部分:对于四名志愿者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10ml,采血后立即注入管内,并在无菌条件下分装密封于14个无菌塑料样本管中,并在37摄氏度恒温保存,并定期每12小时进行GRE T2~*WI序列、T1WI序列、T2WI序列、T2-FLAIR序列、DWI序列,SWAN等MRI序列扫描,并在同时间段对于平行样本进行生化分析,记录总血红蛋白及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测量并计算不同时期实验室标本的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临床部分:以SWAN作为脑出血的金标准,CT作为钙化的金标准。对已确诊脑出血的18例38个病灶和颅内钙化7例11个病灶进行磁共振GRE T2~*WI (15/30 ms)检查。于同层GRE T2~*WI序列图像,在TE=15ms,选择感兴趣区,并记录S1值,复制ROI至同层GRE T2~*WI图像TE=30ms,记录S2值。对于部分亚急性期出血病例(直径大于25mm)可以划分为核心区和外周区的,我们以病灶中心环形高信号影为分界,分别测量核心及外周的S1、S2值,测量并计算钙化及不同出血病灶核心及外周的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实验室部分: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是动态增加的,并没有严格的分期界限,72小时之前信号变化也是逐渐发生的,出血标本的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与T2~*值呈正相关,72-84小时T2~*值骤然下降。2临床部分:扰相梯度双回波T2~*WI(TE=15/30ms)对于血肿的发现率为CT的1.9倍。3临床部分:部分亚急性期脑内血肿在GRE T2~*WI序列上由三层组成。4临床部分:脑出血中心区中心(不分层取核心为核心区)T2~*值为0.052±0.014,外周区T2~*值为0.037±0.018,钙化灶的T2~*值为0.025±0.015。5.临床部分:脑出血(核心区)与(外周区)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脑出血(核心区)与钙化的T2~*值也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但是脑出血(外周区)与钙化的T2~*值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体外实验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T2~*值,在常规分期的急性期是平行的,后期的含量变化并不平行,所以以T2~*值反推该出血属于那一分期还是存在困难的;2临床部分:脑出血的发现率扰相梯度双回波T2~*WI(TE=15/30ms)序列对于血肿的发现率为CT的1.9倍,尤其是对微出血和颅后窝脑干、小脑等部位的出血有较明显的优势;3临床部分:依据扰相梯度双回波T2~*WI(TE=15/30ms)序列,测量的T2~*值对于脑出血(核心区)和钙化灶之间是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能够区分脑出血(核心区)和钙化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