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家》的空间政治和身份建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迄今已发表十部小说,并引起了世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莫里森主张好的艺术必须是政治的,她是第一位从黑人内部反思黑人生存状态的作家,并把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带进了西方文学的主流与中心。莫里森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学者从各个理论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研究,大量的评论和专著也相继出版。目前,中国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莫里森早期的作品,对于后三部作品《爱》、《慈悲》、《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小说《家》的中文版本于2014年11月面世,因其出版不久,更需要大量的研究来解读其丰富的文本内涵。研究莫里森作品的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女性主义、妇女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批评、叙事学和心理学等,鲜有学者从空间理论角度进行解读。因此本论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为理论框架,从空间理论角度分析《家》的文本中所蕴含的空间政治,包括种族空间政治、性别空间政治和空间反抗三个方面,揭示莫里森在《家》的叙述中所表现的空间生产和再生产机制,以及“空间表征”、“表征空间”和“空间实践”三者之间的冲突、改变和转换,以此探索莫里森在小说中所传达的诗性的空间政治。论文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莫里森的背景和观点、课题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动态。第一章为简单的理论介绍,包括空间理论的概念、空间政治的发展、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以及身份建构与文化的关系。第二章以弗兰克从逃离到回归莲花镇的经历论述小说中的种族空间政治,指出非裔美国黑人只有从本民族文化中汲取力量,才能真正获得自我。第三章从茜在北方的遭遇和在南方的治愈两个方面论述小说中的性别空间政治,探讨黑人女性如何在社会的双重压迫下建构自身身份的问题。第四章论述黑人的空间反抗和文化反抗,以及重访历史对黑人身份建构的重要性。结论指出非裔美国黑人只有重访历史、回归社区,接受、继承并热爱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在阈限的第三空间中确立自己的身份,才能在多元的美国文化环境中保持独立的自我。
其他文献
21世纪初,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大公司来华投资建厂。在这种全球化的背景下,随之
托马斯·哈代是连接19世纪和20世纪英国文学的桥梁。他既是伟大的小说家又是伟大的诗人。然而在国内外的哈代研究中有这样一种倾向,他的小说往往是批评家关注的焦点,而对他的诗
化学治疗恶性肿瘤,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抗肿瘤药物开发和在临床上的普及应用,也逐步显现出抗肿瘤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其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也被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