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多靶点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ry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性疾病,往往需要多种治疗手段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免疫检查点治疗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疗法之后,癌症治疗领域又一重要支柱。吲哚胺2,3-二加氧酶1(IDO1)是一种含血红素的酶,催化犬尿氨酸途径(KP)的限速步骤。IDO1抑制剂可以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在临床前的研究中,IDO1抑制剂只表现出中等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尽管IDO1抑制剂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后可以观察到协同效应,但药物组合策略往往受到复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限制。因此,设计一个可以同时靶向两个或多个靶点的单一分子可以克服这些固有的挑战性问题。为了提高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本论文首先采用药效团融合策略,将DNA烷化剂美法仑的药效团N,N-双(2-氯乙基)氨基引入到IDO1抑制剂1-MT(1-甲基-DL-色氨酸)的C5-或C6-位,设计并合成了第一类有口服活性的IDO1和DNA双靶点抑制剂A1和A2。这两个化合物的IDO1酶抑制活性优于1-MT,并且体外抗增殖活性优于DNA烷化剂美法仑。特别是在小鼠LLC(Lewis肺癌)肿瘤模型中,化合物A1(TGI = 63.8%)和A2(TGI = 73.5%)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1-MT(TGI = 24.2%)和美法仑(TGI= 36.5%)。这部分研究初步验证了基于IDO1双靶点策略的可行性。考虑到1-MT是一个活性较弱的IDO1抑制剂,并且其体内的作用机制还有待阐明。本研究进一步选择IDO 1抑制剂INCB024360作为新的双靶点分子设计起点,结合INCB026340与IDO1的对接构象分析,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噁二唑母核结构的IDO1和DNA双靶点抑制剂。经过活性筛选,化合物B1表现出最强的IDO1酶抑制活性(IC50 =0.13 μM)和优秀的细胞水平抑制活性(EC50 = 0.27 μM)。体内药效学研究表明,化合物B1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组织中IDO1活性和降低血浆中的犬尿氨酸(Kyn)水平,证明了化合物B1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是免疫介导的。更重要的是,在免疫源性小鼠的CT-26结肠癌移植瘤模型中,化合物B1(TGI = 58.2%)不仅口服有效,还表现出优于临床候选药INCB024360(TGI = 47.5%)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同时没有明显的体重下降和不良反应。基于表观遗传学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具有潜在的协同效应,本研究采用药效团融合策略,设计并合成了第一代基于INCB026340结构的IDO1和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双靶点抑制剂。其中,化合物C1表现出对IDO1(IC50 = 69.0nM)和HDAC1(IC50=66.5 nM)优秀和平衡的酶抑制活性。基于HeLa细胞的Kyn含量测定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也证明了化合物C1能在细胞水平抑制IDO1和HDAC活性。化合物C1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8%,同样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中的Kyn水平。在免疫源性小鼠LLC肿瘤生长模型中,化合物C1(TGI = 54.3%)表现出较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和低毒性。总之,本研究通过药效团融合策略开展了基于IDO1多靶点抑制剂的研究工作,本论文的创新点可以总结如下:(1)首次合成报道了基于1-MT和INCB024360结构的两类IDO1和DNA双靶点抑制剂;(2)验证了单一分子同时靶向IDO1和DNA的策略可以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3)首次合成报道了一类结构新颖的IDO1和HDAC双靶点抑制剂,发现化合物C1是一个有开发前景的先导化合物,可以用来阐明肿瘤免疫与表观遗传学之间的关系和机制。这些概念性的研究也为进一步发展新型有效的免疫治疗药物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对福柯思想中的规范问题的研究,是基于规范与权力的关系展开的,落脚点是走出规范的边界,也就是要逾越规范,走到伦理主体的自我构建上,而不是停留在知识主体和权力主体上。福
正确的音义匹配必须满足甲字音配甲字义,乙字音配乙字义的条件。音义匹配的方法主要有:以义定音,据如字定音,据注音字的音定被注字的音。
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崔世茂,陈源闽,杜敏霞(内蒙古农牧学院园艺系)(内蒙古农村院蔬菜所)近几年,由于温室的大量发展,使大棚生产相对滞后。但大棚生产已具备相当规模,生产潜力较大,只要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7-12月具有压疮高危风险的1 436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压疮管理;将2014年7
通过分析探究塔式高层住宅自然通风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文丘里效应的塔式高层住宅自然通风新方式,经CFD仿真模拟和通风量计算,证实了该方式的有效性,应用一系列模拟得到使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