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除贫困,自古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不断创新体制、强化手段、完善政策,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贫困特征的变化趋势分阶段提出了农村扶贫开发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建立了消除农村贫困的制度框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将农村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随着扶贫进程的演进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推动力量、以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主要途径,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普惠性“三农”政策与特惠性扶贫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中国特色农村扶贫开发道路。在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以及一系列公平发展政策与国家专项扶贫开发计划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6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使我国成为了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社会学,或者更为细致的集中在分配问题、人力资本问题等具体领域,然而专注于战略的高度研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仍然是理论界的欠缺。本文采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文献综述、系统分析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角,以战略性高度系统化地梳理、概括及总结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及其实践经验,并以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对扶贫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具有实践导向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做出贡献。论文包括如下八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共分四个部分: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形成与发展。本章从三个角度分析和梳理了支撑战略体系的理论基础。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贫困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贫困理论;国际社会及国际组织的反贫困理论。以国家扶贫政策为依据,以纲要性扶贫文件为蓝本,将扶贫开发战略从形成、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将此作为战略的实践基础。第三章,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本章从坚持精准扶贫方略、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第四章,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指导方针。本章着重分析了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开发式专项扶贫方针,并从制度动因和制度进展的角度分析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兜底性”制度安排。第五章,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本章以纲领性文件为依据,将当代农村扶贫开发战略分成五个阶段,并以阶段为节点分别分析了这几个阶段提出的解决基本温饱问题、扩大温饱成果、全面解决温饱问题、巩固温饱并改善条件、稳定生存并保障发展的战略目标。将贫困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战略的重点区域,分别从区域贫困的现状和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六章,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措施。本章对扶贫战略的经验进行总结,从中凝练出四点支撑战略发展的重要措施,即坚持开发式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扶贫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普惠性农村政策相结合。第七章,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保证。本章从适时调整扶贫开发瞄准机制、改革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完善扶贫开发统计与监测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促使战略形成、发展以及取得卓越成果的重要保证。第八章,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实践导向。本章认为,扶贫开发战略的政策逻辑导向一直是将绝对贫困作为扶贫的标准,并且将此标准置于了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的根本目标之中。以此为理念的政策导向成功的指导了中国扶贫,并且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从农村返贫率的不断升高以及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来看,单纯追求绝对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的扶贫理念并未实现脱贫效果的持续性以及发展的均衡性。因此,本章提出要以发展和相对的角度重新审视贫困,并将注重贫困脆弱性、注重相对贫困、注重绿色减贫、注重教育公平四个方面视为实现减贫效果的稳定性、发展的共享性、贫困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公平的发展机会的逻辑起点,并希望将这些本应得到重视的减贫理念转化成扶贫政策和措施,融入到扶贫开发的战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