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苏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作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油料、景观、化妆品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紫苏驯化历史短,不同地域紫苏品种不能跨地域种植。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土壤保水能力差,水资源地域分配不均,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干旱灾害频发。所以,探究紫苏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筛选适合贵州本土种植的紫苏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贵州紫苏种植研究中发现,褐斑病是造成紫苏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发病快,传染力强等特点。紫苏一旦感染,会快速在田间传播,使大批植株感染,导致叶片枯死、脱落,严重减产。本试验利用盆栽的方式对选用的贵州5个紫苏品种设置不同的干旱胁迫进行实验,来探究不同品种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响应。同时对紫苏褐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挑选市面上三种抑菌剂:甲霜锰锌、烯酰锰锌、代森锰锌,进行紫苏褐斑病的防治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干旱胁迫强度增加,株高、茎直径变化:不同品种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品种M311、M46不断增加,品种M99先减后增,M39、M84两个品种先增加后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M311、M39、M84三个品种为先增后减,M99、M46两个品种不断增加;脯氨酸含量变化:品种M46为不断增加,其余品种均为先增加后减少。2.干旱胁迫强度增加,POD酶活性变化:M39不断升高,M311、M46、M84三个品种为先升后降,品种M99为先升后降再升,品种M39不断升高;SOD酶活性变化:M311、M99、M46、M84四个品种均先升后降,品种M39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MDA含量变化:M311、M99、M46、M84四个品种为先增后降,品种M39为先降低后增高;叶绿素含量变化:5个品种的叶绿色a、叶绿素b的含量均为先增长后降低。3.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净光合速率变化:品种M311、M99为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余下三个品种为不断下降;气孔导度变化:品种M311、M99为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品种M39为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品种M46、M84不断下降;胞间CO2浓度变化:品种M311、M99、M84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品种M46先增加后下降,品种M39为先下降后上升;叶片蒸腾速率变化:品种M311、M99、M84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品种M46、M39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4.紫苏褐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Nees),三种药剂中,69%的甲霜锰锌对菌丝生长的整体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为0.16μg/mL。抑制效果最差的为70%的代森锰锌,EC50为0.76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