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损伤分析及材性微观劣化与保护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t01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在艺术、文化、建筑、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存留于世的木结构古建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木材劣化及其进一步诱发的其它残损使得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受到重点关注。古建筑中木材常表现为环境作用下微观结构的降解及荷载作用下的机械损伤。虽然对古建筑构件木材的力学物理性能开展了广泛研究,但很少从微观角度去解读,而宏观的损伤常起因于木材细胞壁结构的衰减,从微观尺度进行深入研究是其劣化分析的基础性要求。了解和掌握古建筑木结构构件材性的劣化机理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可为古建筑的长久保存及后续修缮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具有实际工程指导意义。本文以山西省应县木塔为研究对象,梳理历年多次测量的大量图表,并进行了实地勘察,得到了各柱、各层及整体结构的残留变形状况,提出了木塔结构功能需求下需要修复的关键性指标,分析了第一、二层构件横纹受压结构层损伤特征和材性劣化的关联。在微观尺度上采用多种现代表征分析技术,研究了木塔木构件表层细胞壁结构衰变及劣化机理,并基于残留变形及材性劣化对木塔修复进行了探讨。根据所获古旧木材劣化机理及阻燃要求,采用原位聚合法,构筑了一种集耐水、抗紫外线、阻燃功能一体化的木材保护涂料。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研究应县木塔各层及整体的竖向、水平位移,结果发现木塔整体九层水平方向朝东北方向倾斜,倾斜位移角达1/80.0,第三层和第五层柱头到柱脚水平方向分别朝东北及东南方向倾斜,层间位移角分别达1/16.6和1/25.0,是木塔结构功能需求下需要修复的关键性指标。第三层柱头到柱脚的层间位移角远超现代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结构的大震要求,基于此类古建筑木结构的“摇摆柱”抗震机理,木塔朝残留倾斜方向上摆动的安全幅度大幅减小,抗震能力显著降低。木塔底部两层的梁端、栱根部、小斗等构件的横纹受压残留大变形,微裂缝普遍存在,对应的承载和变形能力明显降低。(2)采用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EA)、傅立叶转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 FT-IR)及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木塔不同楼层、不同类型构件表面木材的微观形貌、元素含量、主要化学组分含量及纤维素结晶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健全木材相比,古旧木材细胞壁普遍发生坍塌、扭曲、具缘纹孔开裂,劣化迹象明显。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降低而纤维素结晶度升高,主要的降解过程是半纤维素优先降解,木质素随后降解,纤维素的无定形区也存在降解。所有样品中,来源于明层且层次高的样品降解相对严重;同层次中,来源于外槽柱的样品降解普遍高于内槽柱,来源于梁的样品保存状况好于内、外槽柱。(3)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及XRD分析木材细胞壁附着的大量未知颗粒,结合EA、同步辐射(XANES、XRF)、酸碱度(pH)、ATR 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对木材中侵入性元素、木材酸碱度及主要化学组分的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古旧木材细胞壁内附着的大量未知颗粒是硫、钙、钠和氯等侵入性无机元素形成的结晶盐晶体。古旧木材内还存在大量游离的无机离子。古旧木材中硫、氮元素含量的急剧增高、高浓度硫酸根的积累指出酸雨和大气等环境因素是这些侵入性无机元素的主要来源。木塔古旧木材劣化机理为积累的大量无机盐导致细胞壁发生机械损伤;木材酸性增强指出酸雨中的产酸物质遇水形成氢离子导致综纤维素发生水解反应;木质素分子结构脱甲氧基,碳原子碳-氧键含量升高,说明木质素发生氧化反应,这主要是紫外线、氧气的综合作用所致。(4)依据构件损伤特征及微观结构劣化机理,指出材性劣化及荷载的双重作用使得木塔底部两层横纹承压构件的直接承压部位损伤严重且缝隙密布。若卸载,这些部位缝隙将普遍扩张,多条缝隙导致这些区域的木材与大气环境接触的表面积急剧扩大,将加速这些区域劣化。(5)基于所获古旧木材劣化机理和木材阻燃要求,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聚磷酸铵(APP)为芯材,将经过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和密胺树脂(MF)为壁材包覆APP,形成MF-TiO2@APP微胶囊,并制备出MF-TiO2@APP/WPU木材保护涂料。当MF-TiO2@APP的芯壳质量比为3:2、纳米TiO2添加量为2.5%时,MF-TiO2@APP微胶囊粒径合适,耐水性和抗紫外线性提高。当MF-TiO2@APP微胶囊的添加量为18%、涂覆厚度为180μm时,制备后的保护涂料热分解残炭量较木材由9.62%增加到了31.62%,形成覆盖基体表面的稳定残炭结构,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2)和热释放总量(THR)分别下降为113.5 k W/m~2和61 MJ/m~2,减少了热危害性,平均紫外线透过率较APP/WPU降低了42%,抗紫外线性能提高,并满足72 h耐水试验标准。制备的木材保护涂料达到耐水、抗紫外线及阻燃一剂多效保护木材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灿烂而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篇页上负载着说不尽叙不完的历史故事。正是这些历史故事以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被文史学家的大脑转化成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民族文化沿革的哲思。也还是这些历史故事以其特有的美学价值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为他们开拓了一片创美的
期刊
具有LPSO相的Mg-Y-Zn系合金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材料,以其较高的力学强度以及较好的延展性,在生物材料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镁合金较差的耐腐蚀性能极大地制约了其在实际工程领域的应用。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第二相对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尤为突出。论文针对具有LPSO相的Mg-Y-Zn-Mn体系,通过调节铸态合金中的Y、Zn元素含量来调控合金中的第二相和析出相的数量及其生长方式;并对合金进行固溶处理以
多绳提升机作为煤矿生产企业重要的大型固定设备,其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多绳提升机工作于低速、重载且载荷变化的恶劣环境下,其振动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及噪声强等特点,本文基于传感器数据融合,针对多绳提升机载荷识别、主轴系统故障诊断及网络化设备管理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丰富和完善了低速重载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理论,对大型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与科学维护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
钙芒硝是一类地质体中常见的可溶性岩石,在自然界中地下水与其相互作用,将会改变钙芒硝矿体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化学成分,进而影响岩体工程的安全性。例如水与岩体作用引起滑坡、水库诱发地震、大坝崩溃、地面沉降、土质文物的损害等一系列工程问题。因此水对岩石的物理化学以及力学作用问题是岩石工程的最基础性研究课题之一,它为工程岩体稳定性的评价、地质灾害的防治及相应参数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钙芒硝矿床开采的最主
当前,岩体水力压裂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但岩体作为一种非均质、各向异性、富含结构面且不可视的脆性结构,岩体的压裂过程是一个极端复杂非线性不可逆的破裂演化过程;外力作用下,岩体内不同破坏机理破裂事件的出现、累积致使压裂裂缝产生,压裂裂缝可能出现延伸、转向、分叉、交汇和贯通等现象。大量研究表明,研究岩体水力破裂这类极端复杂的非线性破裂演化过程,实时跟踪监测压裂过程中破裂事件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岩体
平板网架结构广泛应用于设置悬挂吊车的工业建筑中,随着我国建筑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悬挂吊车的数量、吨位及运行频率在不断地增加,由此引发的网架结构疲劳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357)“基于健康监测的平板网架结构疲劳动态可靠性分析与疲劳寿命评估”,针对设置悬挂吊车平板网架结构的疲劳载荷谱及疲劳寿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针对在役网架结构在悬
超过设计烈度的灾难地震是威胁城市安全的重要突发灾害。空间网架结构建筑兼具地震避难所功能,是未来“韧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灾难地震中网架结构的支座如发生破坏将使其丧失地震避难所的功能,严重影响灾后的应急救援成效。为此,该类支座节点在灾难地震作用下的韧性研究将成为未来“韧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课题。目前,现行规范中一般将网架支座节点假设为刚接、铰接或弹性边界,而未将其刚度衰减考虑到抗震设计中。灾难地震
目的:观察扶土疏木解毒汤对同时行化疗及靶向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化疗+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扶土疏木解毒汤口服,均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比较2组患者实体瘤疗效评价结果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评分)、免疫功能(CD
新时期以来军旅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众多,女性形象逐渐显现的过程也是女性自我意识逐渐显现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以时间为序,也不以作者的性别区分,而是在军旅文学作品发展过程中缓慢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