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全世界的农业大国,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偏低,使得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且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了我国金融发展的二元化,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健全以及金融资金的缺乏,使得农民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取资金较难,这一现象催生了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非正规金融相比于正规金融有着诸多优势,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非正规金融能通过向农民和中小企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对农村的资金缺口进行补给;通过向穷人提供信贷和储蓄服务来改善贫困人口的福利,降低贫困效应;通过改善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来提高对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从而促使他们的收入提高,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依据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等相关理论,从理论角度阐明了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基础,非正规金融通过补给农村资金缺口,降低贫困效应,改善金融资源非均衡分布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对我国31个省2003年-2014年的非正规金融发展情况和城乡收入差距情况进行了测算,发现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并且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情况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通过对数据进一步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检验,可以得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显著负相关的,即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后,本文针对实证分析结果,对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要正视非正规的发展,给予其确定的法律地位;建立一个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市场;加快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促进信息完全;以社区合作方式发展社区合作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