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的“客体”指向法探析——以日本对美国的公共外交实践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加深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范围的扩大一方面促进了国内舆论对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国际传播的发展。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发展,公共外交在二战后开始萌芽,并首先从国际传播领域衍生开来。随着国家之间依赖的加深,采取更为和平的方式来赢得他国的善意成为较以往更为强硬的如战争和政治、经济施压等手段显得更为有效且代价更小。通过非政府渠道对外国公众开展公共外交,影响他国公众的观念进而形成有利于本国的公共舆论,最终实现影响其采取有利于本国的政策即成为了各国家选择的重要手段。   公共外交研究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形成了众多的研究成果,美国在这一领域一直走在前列,而中国国内的公共外交研究还主要处于介绍什么是公共外交以及国外公共外交研究现状的阶段。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已有的公共外交文献进行考察发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还是就某些特定国家的实践研究,都采用的是本文称之为“主体”指向的研究方法。“主体”指向研究方法事实上与“公共外交”本身的概念的“客体”指向不统一的,这种研究方法不仅造成了人们对公共外交理解的混乱,同时由于各国差异较大,研究成果对于他国的实践指导意义较小。所以虽然对于公共外交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至今未能成为国际政治理论中较为成熟的分支,不系统的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理论瓶颈的因为之一即是已有研究过于注重对在公共外交中施者即“主体”的研究,而忽略了公共外交之所以兴起的两个因为,即上面所说的国际传播的发展及国内舆论对于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后者,由于已有研究大多重视国家实施公共外交的方式,而严重忽视了公共外交是如何影响舆论并进而影响政策的。由此,本文通过以日本对美国公共外交为例,提出了“客体”指向研究方法,从客体即美国的社会大众、利益集团、精英三个层次对日本对美国公共外交的作用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通过本项研究,一方面为公共外交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也对日本对美国公共外交进行系统的考察。  
其他文献
2007年3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届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实现了两税的合并。在这一新的情况下,有必要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目标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主体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使企业所得税纳税主体的有关法律问题得到改进,进而促进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完善。全文由导论和正文三章组成全文四个部分。导论主要说明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病致残、因伤致残、因老致残,障碍者的数量日益上升,保障障碍者权利不容忽视。无障碍环境对于障碍者显得尤为重要,是障碍者能够“回归”社会的重要条件。  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迁,多数人共同利益遭受不法侵害的事件频繁发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且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例如,噪音、自然资源的污染等公害造成居民的损害;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党的建设是推动高校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关系着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着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建国初期,党在高校中开始有计
公共理性这一寓意丰富的学术概念,正逐渐成为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不同学者对公共理性的内涵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学术阐析,现已达成的有关公共理性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