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 Willd.)为鸢尾属(Iris L.)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是我区观赏价值高、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的优质乡土观花地被植物。本论文通过对膜苞鸢尾开花生物学、传粉生物学、种子萌发特性、繁育系统特性等繁殖生物学中的内容展开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膜苞鸢尾花粉形态近球形,属远极单沟-拟沟类型;联苯胺、离体萌发法可作为检测膜苞鸢尾花粉活力的理想方法。单花花期为2-2.5 d,开花当天花粉活力最高,可达到78.8%,随着开花时间延长花粉活力呈下降趋势;柱头在开花前一天已具有可授性,直至开花32 h均有较强可授性。(2)膜苞鸢尾5月初始花,群体花期持续25 d左右,每花葶生两朵小花;雄蕊与柱头高度相差约2.72 mm,在开花过程中,雄蕊呈紧贴花柱外侧状态,二者相对位置不变。杂交指数(OCI)为4;花粉/胚珠比(P/O)为1246;结合套袋试验表明,其繁育系统为异交。自然生境下有性生殖能力低下原因为缺少传粉昆虫。(3)膜苞鸢尾种子生活力高达100%,种皮与胚乳透水性良好,胚发育完全,但珠孔端胚乳对萌发有机械阻力,种皮、胚乳均含有水和醇溶性抑制物。最适萌发温度为15/25℃;低温层积(4℃)可有效打破该种子休眠,并缩短萌发时间,层积40 d效果最佳,萌发率达到96%;NaOH处理对萌发影响不大,当浓度低于10%时可有效破除种皮束缚并提高萌发率,但浓度高于10%时萌发率呈下降趋势;GA3对种子萌发无影响。(4)膜苞鸢尾适宜分株、播种两种繁殖方式。在春、秋季均可进行分株繁殖,能正常开花、结果,成活率高达85%以上。膜苞鸢尾种子秋季播种经一整年休眠释放后于来年春天萌发,具有出苗整齐的特点,出苗率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