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727例河南患者的主动脉弓数字减影造影(DSA)的影像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对该组患者的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变异情况、不同主动脉弓形态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各主动脉弓类型与性别、年龄、高危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一个神经介入治疗数据库。材料与方法:应用Epidata 3.1中文版,设计好数据库并逐份录入病历资料。727例资料齐全的患者,男466例(64.1%),女261例(35.9%);年龄14~85岁,平均年龄55.28±13.9岁,中位年龄57.0岁。参照通用的McDonald、Anson的分型法结合DeGaris的分型法统计主动脉弓及分支变异类型。主动脉弓类型以颈总动脉直径为参照标准,按主动脉弓顶至头臂干开口的垂直距离,将主动脉弓分为3型。颈总动脉直径以内者为Ⅰ型,介于1~2倍颈总动脉直径之内者为Ⅱ型,超过2倍颈总动脉直径者为Ⅲ型。采用交叉表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者再用Logistic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建立了一个单中心神经介入治疗数据库。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正常型609例(83.8%),变异者118例(16.2%),25种变异类型,最常见的6种变异类型是:LCCA与BCT共干、LSCA:65例;BCT、LCCA、LVA、LSCA:22例;LCCA发自BCT、LSCA:4例;LCCA、RCCA共干与RSCA发自BCT、LSCA:3例;无BCT、RCCA、LCCA、LSCA、迷走RSCA最后发出:3例;LCCA与BCT共干、LVA、LSCA:2例;其他19种类型分别为1例。男女之间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变异类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3种类型:Ⅰ型主动脉弓325例,44.7%;Ⅱ型主动脉弓228例,31.4%;Ⅲ型主动脉弓174例,23.9%。青年组(≤44岁)162例(22.3%),Ⅰ型115例(15.8%),Ⅱ型36例(5.0%),Ⅲ型11例(1.5%);中年组(45~59岁)256例(35.2%),Ⅰ型131例(18.0%),Ⅱ型80例(11.0%),Ⅲ型45例(6.2%);老年组(60~79岁)298例(41.0%),Ⅰ型79例(10.9%),Ⅱ型108例(14.9%),Ⅲ型111例(15.3%);高龄组(80岁以上)11例(1.5%),无Ⅰ型,Ⅱ型4例(0.6%),Ⅲ型7例(1.0%)。3种主动脉弓类型与各年龄组、多发高危因素、高血压之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主动脉弓类型与有无冠心病史、有无脑血管病史者、H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类型与:性别、吸烟史、高血脂病史、糖尿病史、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空腹血糖、CH、TG、LDL、疾病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指标再应用Logistic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多发高危因素、高血压、有无冠心病史、有无脑血管病史者、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 Epidata 3.1中文版:免费、易用、够用。建立了省内第一个大型的神经介入数据库。便于对病人的随访、复查等管理。可进行一系列神经介入回顾性研究,并为设计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但该数据库目前还比较粗糙,文字资料与影像资料未合一,还需进一步完善。2.本研究报道了25种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变异类型,为国内外单中心报道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种类最多,为影像诊断、外科手术、介入科医生提供参考依据。3.对大于60岁、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病史、HDL异常等高危因素患者应高度重视主动脉弓形态,建议对这类病人常规行主动脉弓DSA检查。为国内首先报道主动脉弓DSA分型,各类型与各种高危因素之间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