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文明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生态功能的退化、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的枯竭等。生态文明的思想和实践,是人们刘工业文明的一种反思,是人们建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的重要成果之一。“生态文明”是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形式,指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形成相应的消费模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这些方式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各种极端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对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哲学层面上的思考,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落实党中央的号召,又快又好的建设生态文明,为区域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虽然经济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破坏为代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生态问题亟待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要想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求我们用科学的眼光看清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找二者和谐发展的平衡点,探索一条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现阶段,西部欠发达地区依然徘徊于环境的破坏和治理之间,并没有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西部生态环境对于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破坏的承载能力逐渐减弱,而且越来越缺乏可持续性。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方面的巨大压力,如何制定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因此,就需要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指导整个西部的现代化建设,重新审视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理清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用理论指导实践,注意调控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只有做好这些,才能让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