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足球改革的这十几年,经历从辉煌到低谷,中国人口世界排名第一,而根据国际足联2009年1月15日公布的各国家队排名,中国足球世界排名104,历史最差,而在2004年第十三届亚洲杯中国男子足球队获得了亚军,世界排名51位,而在更早的1998年曼谷亚运会,中国男子足球队获得了铜牌,世界排名37位。37—51—104,由此发现中国足球呈急速下降趋势。 根据足协青少部提供的数字,1985年和1986年出生的球员(即08国奥队适龄球员)在足协注册的总人数为1550人。其中,1986年出生的球员为380人左右。1987年和1988年两个年份出生的球员在中国足协注册的总人数为1100人。参加今年全国 U19青年联赛(即1989、1990年龄段)的,全国虽有32支队伍,但总共只有720人。这就是说,等2012年伦敦奥运会预选赛开始时,中国国奥队的选拔范围就只能局限在这720人。而作为2018年世界杯的适龄球员只有109人。1550——1100——720——109,直线下降的趋势一目了然。青少年足球人口18年缩水20倍。 就目前我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而言,体育系统内主要有职业俱乐部梯队模式、足校模式、体校模式等等,教育系统内主要有传统项目学校模式与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模式等等。体育系统内培养模式―重体轻教‖的弊端根深蒂固,而教育系统内培养模式―重教轻体‖的状况也似乎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这两种―体教分离‖倾向的长期存在,造成了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队伍的严重萎缩,极大地削弱了我国足球运动的基础。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所有这些模式都不足以承载中国足球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足球强国的希望,它们的存在只是暂时维系了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还是在低水平层次的重复。因此,只有创建真正意义上的―体教结合‖型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我国足球运动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