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形及非均匀地表水热通量参数化问题的研究

来源 :南京气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panda_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气候模拟工作者对地-气间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土壤的性质和地表植被覆盖对大气环流有重要的影响。而陆面观测大多在代表一定尺度的均匀的单点上进行,真实的自然陆面具有多重尺度的非均匀性。同时,陆面特征决定地-气间动量、热量、水汽和其它温室气体交换的强弱。不同地域的地形、土地利用、植被和土壤属性的差异,甚至小尺度、局地和次网格区域气象、水文和生态条件下,地气能量和水分交换方面的差异,都会对陆面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进一步研究陆面过程参数化(特别是非均匀陆面过程参数化)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陆面过程资料的获取却是困绕陆面过程参数化的重大难题。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陆面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区域尺度上地表特征参数的有效性在科学界已达成共识。但是,如何将遥感观测资料和常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辐射传输、湍流交换以及地表水的通量等局地尺度特征量是一难题,很多学者都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相当鼓舞人心的结果,真正能实际应用的成果却很少。 本文首先根据几种典型下垫面条件下的土壤表层(1-1m)的土壤温湿度资料,采用统计分布、功率谱分析、滤波等方法分析典型下垫面条件下土壤表层水热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从野外观测事实的基础上讨论下垫面非均匀性对地表水热通量的影响;然后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将遥感观测资料和常规资料结合起来计算区域平均水热通量。进而尝试借助于常规气象观测、卫星遥感(NOAA-AVHRR)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获得的资料,讨论采用统计-动力学的方法,将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遥感等非常规资料结合起来计算非均匀下垫面区域平均地表水热通量计算方案的可能性。 为此,首先根据几种典型下垫面的土壤温湿实测资料,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水热相互作用,从观测事实的基础上讨论统计-动力方案在计算区域平均地表水热通量时的可行性。其次,根据卫星遥感资料,反演了长江三角洲(长江下游)地区的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地表温度时空分布特征,加上常规气象资料,对该统计-动力方案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域不同类型的下垫面条件下,夏季土壤水分在湿润研究区呈明显的单峰偏态分布,且以β分布拟合效果为最好;而在临近绿洲的沙漠研究区则呈多峰分布,冬季呈г分布。且湿润的研究区域夏季土壤水分在时间上呈显著的10~25天的周期变化。(2)根据土壤温湿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PCA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两种典型下垫面土壤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发现研究区土壤温度除日和年变化周期外还存在6-30天的不同周期;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及其季节变化及温度梯度变化对土壤水分运动有很大影响,冬季温度梯度变化对土壤含水量影响大于夏季温度梯度对上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且温度梯度与水分运动方向相反。(3)利用NOAAAVHRR卫星资料反演了长江三角洲(长江下游)地表温度,发现地表温度对下垫面特征的空间变化较为敏感。并拟合了地表温度的概率密度函数(PDF)。结合空气动力学阻抗法(梯度法)计算地表水热通量,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该文利用GMS-5红外通道的亮度温度资料和1998年HUBEX加密观测期间的地表观测资料,卫星资料和地表参量之间的关系,首先进行了云的分类识别,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表温度和地
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奇异值分解(SVD)等方法诊断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偏多年与偏少年在高度场、辐合辐散场以及地表气温场的特征差异,分析引起夏季东
本论文主要研究2002年我国长江流域梅雨期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机理和结构特征。首先通过对一次梅雨锋上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卫星云图上的Tbb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中
该项工作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500hPa高度场、北太平洋海温场和高度场加海温场对中国降水可预报性的影响,以及近年来我们的预测结果与实况对
该文利用1961-2000年青藏高原55个气象站的常规地面温度、降水、相对湿度、蒸发量四种气候要素观测资料,以及1961-2000太平洋、印度洋海温资料,对青藏高原气候要素的时间演变
认真贯彻注重政绩的原则,搞好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与评价,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合理调整使用和奖惩干部,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保党的基本路线的
热带气旋是最具破坏力的天气系统之一。与内部结构、移动路径、强度变化等方面的研究相比,国内外在热带气旋发生方面的工作都比较少,进展也很缓慢。由于观测资料十分稀少,以及发
沙尘暴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尤其是强沙尘暴是破坏力更大的自然灾害,它的发生发展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及生命财产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并且还造成严重的
该文通过对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的分析,采用Hilbert方法调制波包,对南半球的斜压波及其波包的空间结构和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个例的分析,得到波包主要集中在对流层的中
该文利用美国宾州大学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MM5中尺度气象模式,对华南地区出现的多种类型的雾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以及多项敏感性试验.模式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