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知识经济以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代替了以往的工业经济。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明确指出,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是突破经济增长瓶颈的关键。但是,不同的国家有各自不同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只有立足于国情,才能探寻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大大低于资本投入的增长率,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低质量、低效率的高增长。依靠资本、劳动投入劳动的高增长,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必将出现经济增长的瓶颈,而技术创新是突破经济增长瓶颈的关键。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本文把“中国的技术创新投入与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1985-2006年间技术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种研究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处于体制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出发,明确技术创新的机理、意义和衡量指标,构造出经济增长与资金、劳动力、技术创新投入(R&D资金投入、R&D人员投入)的多元回归关系模型。本文通过对中国1985-2006年的相关数据的计量分析,得出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资金和劳动力拉动,而R&D资金投入和R&D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小的结论。通过国际间对比,本文发现,尽管中国的R&D资金投入稳步增长,但是R&D资金的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尽管中国的R&D人员数量已经居世界前列,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R&D人员投入强度很低,高层次人才依然十分短缺,同时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在企业中工作的极少,因而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另外,R&D人员人均占有R&D经费的数量偏低。最后,本文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其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导论。回顾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明确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结构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技术创新的机理、意义和衡量指标。阐述技术创新运作机理、科技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技术创新的意义,并解释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的选取。第三部分:中国的技术创新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大量增加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拉动,而技术创新的R&D资金投入和R&D人员投入对中国GDP的影响比较小。第四部分:技术创新投入的国际间比较。通过技术创新投入的国际间比较发现,中国的R&D资金投入强度和R&D人员投入强度偏低,高层次人才依然稀缺,并且高层次大都集中在大学和科研院所中,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同时中国R&D人员人均占有R&D资金数量偏低。第五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回顾本文的研究进程,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指出本文的不足以及以后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