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跳远以单脚支撑为主,因此下肢需要有强大的力量以及稳定性,踝关节作为其中的中介点,具有承上启下的放大作用。专家学者提倡加大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训练手段的设置与专项运动形式相似或相近,但是训练手段的创新一直滞后,现有的训练手段主要以训练踝关节的趾屈和背伸为主,强调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加强,但是真正对于踝关节周围力量的训练并没有太多涉及。在跳远项目中,随着身体重心的移动,运动员踝关节稳定性力量如果较差,就会导致脚的过度内外翻,因此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加强踝关节稳定性力量训练手段的研究也显得相当重要。本研究旨在以北京体育大学2013级教育学院田径方向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实验法,从踝关节力量训练的视角出发,以稳定性力量训练手段为切入点,分别选取传统组合和多方向组合手段的两个组进行实验,根据研究结果来探求传统组合和多方向组合训练手段这两者之间对运动员的练习效果的影响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12周的多方向组合踝关节力量训练手段训练后,对跳远运动员下肢力量生物力学指标进行了再次测试后发现,反应跳远下肢最大力量、弹跳能力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可以有效提高跳远运动员的下肢生物力。2.经过12周的多方向组合踝关节力量训练手段训练后,对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进行了再次测试后发现具有显著性变化,可以有效提高跳远运动员的专项成绩。3.经过12周的多方向组合踝关节力量训练手段训练后,对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再次测试后发现,反应速度、力量、弹跳力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都有了显著性变化,可以有效提高跳远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4.实验后将两组跳远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和下肢生物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从增长幅度来看,下肢生物力指标方面,最大力量、腾空时间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冲量对照组优于实验组;专项运动成绩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方面,实验组的连续纵跳能力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变化。因此在训练中应针对运动员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两种训练手段的最佳组合,提高运动员整体运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