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冠心病(CHD)治疗技术的发展,该病由过去单纯药物治疗已经发展到冠脉搭桥和介入手术的联合治疗时代。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由于药物洗脱支架的显著疗效,使该技术已成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治疗方案,然而冠心病患者术后则更多地处于带病生存状态。伴随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慢性病的治疗方面,人们已认识到:生存、生命延长及症状缓解己不再是患者所追求的治疗结果的全部,而生活质量概念的引入更适合慢性病的疗效考核。本文运用SAQ对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前后生活质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前后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用于临床医疗的指导。研究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前后生活质量情况,全面评价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寻找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最大程度指导临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今后临床工作中寻求更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2009年9月在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心内科需要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选择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共210例,完成随访198例。术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医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婚姻状况、诊断、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情况及吸烟史。所有患者冠脉造影检查后,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术后予以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加用降压、降糖药物;术后进行随访。利用t检验法,比较支架置入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得分、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EF)、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HDL-C、高密度胆固醇LDL-C)等。研究结果: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48例、双支病变86例、三支病变64例,冠状动脉置入一枚支架92例、两枚支架50例、三枚及以上56例。所有患者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各方面计分均高于支架置入前(P=0.000)。不同文化程度在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程度方面计分均高于支架置入前(P=0.000);但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患者,无论支架置入前后,在疾病认知和治疗满意度方面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方面计分均高于支架置入前(P=0.000)。心绞痛患者EF较术前提高(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F较术前提高(P=0.000),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EF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胆固醇较术前降低(P=0.000),高密度胆固醇较术前升高(P=O.000)。研究结论: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心功能(EF)明显改善;运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可降低患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同时可升高高密度胆固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