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网络链路调度问题主要包括两个子问题:一是极大链路调度(Maximum Link Scheduling)问题,即最大化单时隙内可以并发传输的链路数量;二是最短链路调度(Shortest Link Scheduling,SLS)问题,即在最少的时隙内保证所有链路都成功传输。由于链路调度问题作为无线网络的基本性问题之一,并且该问题的求解与无线网络的容量和吞吐量等网络性能息息相关,因此如何设计高效的链路调度算法来解决该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另外,在链路调度问题求解过程中,一个无法避免的障碍便是链路干扰,通常干扰的产生是由于多条链路的并发传输。干扰的存在影响了无线网络的传输容量,增加了网络传输时延。因此,对链路调度问题的研究和链路干扰问题的求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常见的干扰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干扰避免,通过TDMA、FDMA等调度方式将链路划分在相对不同的独立信道上,或者将干扰视为环境噪声;第二种是干扰消除,节点通过联合解码复合信号,从而消除干扰,实现更高的网络容量。如相继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它是多包接收技术(Multiple Packet Reception technology)的一种。SIC是利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混合信号中最强信号进行迭代的解码消除,直到所有信号都被解码,或者解码失败。基于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更贴近现实场景的物理干扰模型(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和具有SIC功能的无线网络,研究了极大链路调度和最短链路调度问题。在本文第一章中,主要介绍了无线网络的相关基础知识,阐述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分析说明课题研究现状和趋势,并总结课题研究内容。在第二章中,主要叙述了SINR模型和SIC技术等无线网络相关的基础知识。在第三章中,主要关注研究最短链路调度问题。对于该问题,我们在SINR模型下利用SIC-enabled无线网络,提出了高干扰因子(High Interference Factor,HIF)用于研究调度集合中的并发传输链路的干扰问题,并根据HIF提出了分布式连路调度算法(Distributed Link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High Interference Factor,DLSHIF),然后分析了算法的性能和仿真结果。在第四章中,第一部分本文基于数据包需求提出了最优速率选择问题,并提出了快速速率选择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第二部分本文关注了极大链路调度问题,提出了基于顶点影响的极大链路调度算法(Maximum Link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Vertex Effect,MLS-VE),通过仿真对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在第五章中,对本文提出的链路调度问题的求解方案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