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旋振荡管是回旋管家族中发展相对快速的管种,从第一支回旋振荡管诞生到现在,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其频率、功率和效率等性能都得到了巨大提升。传统回旋振荡管以空心圆柱体作为谐振腔,在向更高功率容量和更高频率发展过程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遇到一些难题。首先,要提高回旋振荡管的输出功率,必须采取更高阶工作模式以及增大谐振腔的半径,而谐振腔半径的增大使得谐振腔内模式谱变得非常密集,模式竞争变得更激烈,降低了回旋管的工作稳定性和效率。其次,随着回旋管功率的增加,谐振腔壁的欧姆热损耗密度也增加。现有的冷却技术水平要求回旋管在长脉冲或连续波工作情况下,谐振腔壁的欧姆热损耗密度必须小于4KW/cm2。这些限制严重阻碍了回旋管功率和频率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有关学者提出了利用内导体稀释回旋管模式谱,减少模式竞争的同轴回旋振荡管结构。与传统回旋振荡管相比,同轴回旋振荡管增加了沿轴向逐渐变小的内导体。为了提高回旋管的性能,有些同轴回旋振荡管的内导体表面还增加轴向开槽。由于结构上的变化,同轴回旋振荡管显示出了与传统回旋振荡管不同的一些优越性。对于同轴回旋管,模式的特征根(对TEmn模,特征根为xmn;而TMmn模,则为vmn)已不再是常数,而是外导体和内导体半径比C=R/Rin的函数。设置外导体和内导体半径适当的倾斜度,能改变各个模式的绕射品质因数Qd,使工作模式的起振电流减少,竞争模式的起振电流增大(起振电流和Qd成反比),从而起到模式选择的作用。此外,由于内导体固定在运动电子注附近,所以能减少电压下降和限制电流的限制。因此,同轴回旋振荡管的研究得到了世界各国众多研究人员的重视。本论文结合课题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XXX研究项目开展研究,首先研究改进型170 GHz缓变截面开放式谐振腔高频特性。从简单有效的模式选择方法入手,选择TE31,12模为工作模,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深入研究了圆弧或椭圆弧连接段对改进型170GHz、TE31,12模式缓变截面谐振腔绕射Qd值的影响。为了验证结论和所编程序的正确性,另外选取了170 GHz、TE0,1模式同类型谐振腔,分别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和所编程序进行仿真模拟,也得到同样结论,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同时也验证了所编程序。在改进型缓变截面开放式谐振腔研究基础上,论文详细研究了170 GHz兆瓦级光滑同轴回旋振荡管起振电流和耦合系数。在考虑速度零散和腔壁损耗以及单模近似的基础上,根据非线性自洽理论,编制了计算效率高、核心代码部分完全矢量化的计算程序,仿真模拟了170 GHz、TE31,12模兆瓦级光滑同轴回旋振荡管注-波互作用,进一步研究了电子注速度零散、电阻率、横纵速度比、磁场、电流、电压、内导体倾角等因素对互作用效率的影响。由于受加工装配精度所限,内导体的微小偏心不可避免,而内导体的微小偏心完全改变了电磁场的边界条件,使得回旋管的整体性能都发生了改变,这是工程应用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为此,论文推导建立了光滑同轴回旋管内导体偏心非线性自洽方程,深入研究了内导体偏心对光滑同轴回旋振荡管特征根、品质因数Q值、谐振频率及互作用效率的影响,为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理论上,内开槽同轴回旋管抑制模式竞争能力更强一些,工作稳定性更好。因此,论文在研究光滑同轴回旋振荡管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支170 GHz、TE31,12模兆瓦级内开槽同轴回旋振荡管。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计算了内开槽同轴回旋振荡管起振电流和耦合系数,初步确定了回旋管的工作参数。.在考虑速度零散和腔壁损耗的基础上,根据非线性自洽理论,编制了计算效率高,核心代码部分完全矢量化的程序,对所研究设计的170 GHz、工作模式为TE31,12的兆瓦级内开槽同轴回旋振荡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模拟计算,进而研究了电子注速度零散、电阻率、引导中心零散、横纵速度比、磁场、电流、电压等因素对互作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内导体结构参数对谐振频率、品质因数Q值、注-波互作用效率的影响。内开槽同轴回旋振荡管结构更复杂,加工装配难度更大。由于加工所带来的误差,内导体偏心更不可避免。因此,论文推导建立了内开槽同轴回旋管内导体偏心色散方程和非线性自洽方程,详细地研究了内导体偏心对特征根、品质因数Q值、注-波互作用效率及谐振频率的影响。所得结论为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