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jejuni对周围神经的损伤目的:初步探讨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致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动物模型中不同免疫方式、不同动物、不同菌种、不同浓度对动物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1菌悬液制备:选取华北地区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患者分离培养出的空肠弯曲菌菌株。从-80℃冰箱取出加入到布氏肉汤42℃微需氧条件(10%CO2、5%O2、85%N2)培养24-48h复苏菌株。用含7%无菌脱纤维羊血的哥伦比亚血平板传代纯化菌株。纯化后刮取菌落,放入无菌布氏肉汤或生理盐水中混匀制备菌悬液。2实验分组A组:Balb/c小鼠采取以下方式免疫:腹腔注射、灌胃、皮下及足垫多点注射免疫。B组:Balb/c小鼠分为六组给予NCTC1116810×4cfu/只、10×6cfu/只、10×8cfu/只,Lulei10×4cfu/只、10×6cfu/只、10×8cfu/只灌胃。C组:相同免疫方式分别免疫Balb/c小鼠、昆明鼠。3粪便培养未给予任何处理的小鼠、灌胃后小鼠以及皮下及足垫多点注射后小鼠各组于处理后第二天起连续粪便培养空肠弯曲菌。4神经病理检查:采用锇酸染色、免疫组化观察神经病变。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症状与体征1.1灌胃后动物可见腹泻,皮毛耸立,活动及进食水减少。1.2腹腔注射组动物可见进食水减少。1.3皮下及足垫注射组动物可见皮毛凌乱耸立活动减少,精神萎靡,注射部位红肿溃烂。各组动物均未发现明显肢体活动障碍。2周围神经病变锇酸染色A:三组小鼠均可见神经皱缩、髓鞘塌陷。皮下及足垫多点注射组坐骨神经单纤维病变率为41.5%、灌胃组坐骨神经单纤维病变率为10%、腹腔注射组坐骨神经单纤维病变率为27%。B:NCTC1116810×4cfu、10×6cfu、10×8cfu组神经较光滑未见明显病变,Lulei10×4cfu组坐骨神经单纤维病变率为19%,10×6cfu组单纤维病变率为30%,10×8cfu组单纤维病变率为30.5%。C:相同免疫方式免疫昆明鼠和Balb/c小鼠后,Balb/c小鼠可见明显神经病变,发生率为34.3%。而昆明鼠神经较光滑未见神经病变。3粪便培养:3.1未给予任何处理小鼠粪便培养均未见空肠弯曲菌。3.2第一次活菌灌胃后小鼠取便培养可见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培养阳性时间持续2-10天不等;经历过多次(≥3次,约2周/次)活菌灌胃后小鼠便培养可见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培养阳性时间持续6-8天不等。3.3皮下及足垫多点注射小鼠取便培养未见空肠弯曲菌。结论:1皮下及足垫多点注射免疫对小鼠周围神经损害重于灌胃、腹腔注射组;腹腔注射免疫对小鼠周围神经损害重于灌胃。2Lulei可以导致周围神经损伤、11168未引起周围神经损伤;Lulei10x6浓度组免疫小鼠所得模型优于10x4浓度组, Lulei10x8浓度组于Lulei10x6浓度对周围神经损伤没有差别。3空肠弯曲菌对Balb/c小鼠周围神经的损害重于昆明鼠。4初次灌胃后空肠弯曲菌在小鼠体内的存留个体差异较大,持续时间短,经历几次灌胃后空肠弯曲菌侵袭成功率增加且肠道定植时间呈稳定的增长趋势。第二部分:C.jejuni在新生儿及儿童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目的:调查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在新生儿和儿童粪便中的携带情况。方法:1实验对象选取10月份到12月份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病房出生1d-9d内的健康新生儿及儿科病房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粪便采集2.1新生儿粪便采集,新生儿排便后,用灭菌棉拭子挑取黄豆粒大小粪便放入加有布氏肉汤的灭菌西林瓶中,于3h内送达实验室。2.2儿科患者粪便采集,患者留便于采样盒中,6h内取适量于布氏肉汤中送实验室。3粪便培养参照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空肠弯曲菌临床分离鉴定保藏实验室标准》进行粪便空肠弯曲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142例新生儿粪便,40例儿童粪便可见较多大肠杆菌,乳酸杆菌,但均未见空肠弯曲菌。结论:1健康新生儿及此次所分离的儿童粪便中可能无空肠弯曲菌携带。2本实验所用方法可能不适用于此类人群空肠弯曲菌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