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胜坨地区内发育多个富灰质泥岩地区,大量发育的灰质泥岩对砂体展布空间的描述造成了影响,前人虽然对细粒沉积物做出了多年的研究,但是并没有和砂岩进行对比、分析,所以灰质泥岩的分布情况很模糊,灰质泥岩与砂砾岩体地震反射特征难以区分,测井响应特征类似,砂体描述的准确性差。本论文研究对象是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细粒沉积岩的岩性进行了识别,在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研究岩相组合类型的垂向以及平面分布规律,得到以下认识:(1)研究区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主要的细粒沉积岩岩石类型有:块状泥岩、中含钙纹层型灰质泥岩、高含钙纹层型灰质泥岩、中含钙砂质条带型灰质泥岩、油页岩。(2)常规测井资料对岩性的区分程度不高。泥岩的U值最低,砂岩的U值中等,灰质泥岩的U值最高。Th与K的交会图可以把泥岩区分开。自然伽马能谱和声波时差交会图也可以区分三种岩性。(3)将研究区的岩相组合总结了6种类型,分别为“灰质泥包砂”型、“泥包砂”型、“泥包灰质泥”型、混合型、“砂包泥”型、泥和灰质泥互层型,并建立了测井响应对应模型。(4)将沙三下亚段划分了高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低水位体系域,沙四纯上段划分了高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根据沉积旋回特征,将沙三下亚段划分了6个四级层序,其中SQ1和SQ2对应高水位体系域,SQ3和SQ4对应湖侵体系域,SQ5和SQ6对应低水位体系域;沙四纯上段划分了4个四级层序,其中SQ1和SQ2对应高水位体系域,SQ3和SQ4对应湖侵体系域。(5)研究区沙四纯上段-沙三下亚段岩相组合分布特征:岩相在垂向上变化比较频繁,砂岩含量和灰质泥岩含量变化也较快,但二者的含量关系大致呈现此消彼长的规律。整体来看研究区西侧岩相变化频繁且复杂,岩相类型以混合相为最多,岩相在横向上变化较快,可对比性较差。研究区东侧岩相变化较小,岩相类型以“泥包灰质泥”相和“泥和灰质泥互层”相为主,灰质含量要比西侧高。岩相在横向上变化较慢,一般可在井间进行对比。平面上,西侧和东侧两个扇体之间的区域灰质泥岩含量较高,以“泥和灰质泥互层”相为主,两个扇体区域发育其他类型的岩相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