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是云贵高原向广西、湖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贵州省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中心区,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喀斯特分布区和洞穴发育区,全省除赤水、从江等少数几个县外,其余只要有碳酸盐岩分布的区域均有洞穴分布。贵州省的洞穴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截止当前,已报道分布的洞穴鱼类物种共有20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 12种;条鳅科Nemacheilinae高原鳅属Triplophysa 5种,岭鳅属Oreonectes 2种,副鳅属Paracobitis 1种。本研究期间,在贵州南部及西南部地区11个县(市)进行了野外调查工作,采集到典型洞穴鱼类标本约300尾。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的方法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了物种鉴定及分析。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学,共鉴定13个待定种,其中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 7种,分别拟命名为板寨金线鲃S.banzhaiensis、边阳金线鲃S.bianyangensis、播尧金线鲃S.boyaoensis、董歹金线鲃S.dongdaiensis、高武金线鲃S.gaowuensis、九阡金线鲃S.jiuqianensis、麻尾金线鲃S.maweiensis;高原鳅属Triplophysa 5种,分别是边阳高原鳅T.bianyangensis、洞腮高原鳅T.dongsaiensis、干排高原鳅T.ganpaiensis、乐旺高原鳅T.lewangensis和保田高原鳅T.baotianensis;岭鳅属Oreonectes 1种,小七孔岭鳅O.xiaoqikongensis。2.本研究期间,野外采集及检视实验室馆藏标本共计488尾,其中采自贵州南部地区的302尾,西南部地区的186尾。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南部地区为0.8258,西南部地区为0.5708。3.结合本研究线粒体基因测序结果及GenBank下载线粒体基因序列,基于线粒体基因ND4、ND5和Cytb,使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长须盲高原鳅Triplophysa longibarbatus和佳荣盲高原鳅Triplophysa jiarongensis与岭鳅属物种聚为一支;经检视标本,这两物种都不具有高原鳅属的属级特征,故建议将其分类地位变更为长须岭鳅Oreonectes longibarbatus和佳荣岭鳅Oreonectes jiarongensis。(2)系统发育学结果显示,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的洞穴型高原鳅单独聚为一支,与非洞穴型高原鳅具有不同的演化方向。本研究在贵州采集的高原鳅属鱼类均生活于喀斯特洞穴环境中,与洞穴型物种聚为一支,均为高原鳅属洞穴类群。(3)岭鳅属“叉尾”种组和“圆尾”种组的物种,在系统发育树中并未分为两个不同的分支。现有分子系统学研究尚不足以证实岭鳅属为并系起源,建议继续沿用岭鳅属“叉尾”和“圆尾”两个种组的分类划分,待有进一步分子系统学研究后再决定是否应将“叉尾”种组提升为洞鳅属Troglonectes.gen.nov.。4.结合本研究线粒体基因测序结果及GenBank下载线粒体基因序列,基于线粒体基因ND4和Cytb,使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布于贵州的13种金线鲃分散于4个不同的分支上,按种组划分,分别归于“驼背”组、“角”组和“抚仙”组。“驼背”组10种,分别是九阡金线鲃S.jiuqianensis、板寨金线鲃S.banzhaiensis、长须金线鲃S.longibarbatus、巨须金线鲃S.hugeibarbus、播尧金线鲃S.boyaoensis、边阳金线鲃S.bianyangensis、驼背金线鲃S.cyphotergous、斑点金线鲃S.punctatus、多斑金线鲃S.multipunctatus、大鳞金线鲃S.macrolepis。“角组”2种,分别是双角金线鲃S.bicornutus和贞丰金线鲃S.zhenfengensis。“抚仙”组1种,为高武金线鲃S.gaowuensis。5.研究结果显示:贵州南部及西南部地区分布有典型洞穴鱼类34种,其中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最多,有20种;高原属Triplophysa次之,有8种;岭鳅属Oreonectes 5种;副鳅属Paracobitis 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