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择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给予利拉鲁肽(liraglutide)治疗,观察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及相关指标变化,探讨liraglutide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为liraglutide应用于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T2DM)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按照1999年WHO诊断标准,收集于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本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初发T2DM患者36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在35~65岁,平均年龄(49.5±8.6)岁,体重指数(BMI)24.68±2.81kg/m2,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APN等指标,留取血清,置于-70℃冰箱中保存,统一测定APN水平,专人测定血压、体重、身高、腹围,并计算BMI。给治疗组每日清晨皮下注射0.6mg利拉鲁肽,若患者无难以耐受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1周后剂量改为每日清晨皮下注射1.2mg,对于少数体型较为肥胖或血糖控制欠佳者,可改为每日清晨注射1.8mg,持续注射12周,治疗结束后,按照同样的方法测定上述指标,同时留取治疗后的患者血清,集中统一测定血清APN水平。根据试验结果比较分析利拉鲁肽对上述指标产生的影响。(2)对照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36例健康者,一般资料均与治疗组患者相接近: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35-6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51.3±9.5)岁,体重指数在23.43±2.54 kg/m2范围内。同样入组时测定上述指标。(3)最后进行治疗组治疗前血清APN水平与健康人相比,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测得指标分析比较,得出T2DM患者血清APN的变化趋势、利拉鲁肽对APN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1)共纳入3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其中有1例因注射利拉鲁肽后出现严重腹泻而退出试验,停止注射药物后,腹泻停止,恢复正常。其中有7例在治疗初期出现轻微的恶心及腹胀,可耐受,后逐渐减轻。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低血糖。(2)一般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发现,治疗后体重、BMI、腰围较治疗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SBP及DBP较治疗前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糖及C肽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的FPG、2hPG、HbA1c均高于对照组,C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发现,治疗后FPG、2hPG、HbA1c较治疗前减低,C肽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4)血脂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TC、TG、LDL及HDL相比,治疗组TC、TG、LDL较对照组高,HDL较对照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血TG、TC及LDL-C较治疗前轻度降低,HDL-C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APN水平比较:治疗前比对照组血清APN水平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APN水平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通过各指标和APN相关性分析得出,APN同FPG、2hPG、HbA1c、TG及BMI呈负相关,与C肽呈正相关。结论(1)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利拉鲁肽可升高APN水平。(2)利拉鲁肽依赖血糖浓度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体重。(3)利拉鲁肽降压及降脂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治疗时间较为短暂,且治疗前血压及血脂未处于一个高水平有关。(4)APN同FPG、2hPG、HbA1c、TG及BMI呈负相关,与C肽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