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学界存在很多产生深远影响的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便是其中之一,其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对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已经从最初宏观层面的教育学原理进一步深入到微观领域的学科教学当中。由此可见,对于“最近发展区”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贯彻,从而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本文作为将“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尝试,主要探讨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概述。首先简述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背景;其次,介绍“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内容,指出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即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教学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教学应根据“最近发展区”设定、把握教学的最佳期限;最后通过将传统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对比,选定动态评估中的渐进提示模型作为本论文评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方法。第三部分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为例,进行高中生“最近发展区”的评估。并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共分成3个等级。然后分别对不同“最近发展区”级别的学生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找出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读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第四部分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如下:同组异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包括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立足差异,灵活选取教学方法。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展望,主要总结了本文做了哪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对以后可能研究的方向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