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托蜡梅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egua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托蜡梅(Chimonanthus grammatus)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为江西省特有珍贵种质资源。突托蜡梅叶含丰富的丁酸芳樟酯、乙酸冰片酯和桉油精等多种芳香挥发油和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天然活性成分,在医药和芳香油料等轻化工业方面有重要用途,具有很高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目前对该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结构等方面,而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尚十分欠缺。鉴此,本研究以突托蜡梅叶为材料,采用活性追踪分离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并对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及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等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从而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珍贵物种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乙醇浸提法得到突托蜡梅叶提取物,并采用溶剂萃取和酸碱处理的方法,得5种粗提物:CGⅠ氯仿相10g、CGⅡ碱水萃余96g、CGⅢ乙酸乙酯相30g、CGⅣ酸水相、CGⅤ乙酸乙酯相1.8g。通过抑菌、抗氧化及抑乙酰胆碱酯酶等活性筛选,将CGⅠ、CGⅢ、CGⅤ确定为活性部位。通过多种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方法,对活性部位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共分离获得13种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共鉴定出9种化合物:蜡梅碱(Chimonanthine;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豆甾醇(Stigmasterol;4)、胡萝卜苷(Daucosterol;5)、4-羟基-3((2E,6E)-3,7,11-三甲基十二烷-2,6,10-三烯)苯甲酸(Prenylated pHenolics;8)、(E)-4-(4,8-二甲基壬-3,7-二烯)呋喃-2(5H)-酮((E)-4-(4,8-dimethylnona-3,7-dienyl)furan-2(5H)-one;9)、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phthalate;10)、槲皮素(Quercetin;11)和东莨菪素(Scopoletin;12);其中,4-羟基-3((2E,6E)-3,7,11-三甲基十二烷-2,6,10-三烯)苯甲酸(8)、(E)-4-(4,8-二甲基壬-3,7-二烯)呋喃-2(5H)-酮(9)、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及东莨菪素(12)等4种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验证,化合物8、化合物9和化合物10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均显示较好的抗菌活性,化合物9、化合物10显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显示较好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对活性化合物进行活性定量测定,分别测定了其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MBC值、化合物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其他文献
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结构孔道特点,在气敏传感器、催化、能源转换与存储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纳米浇筑是采用有序介孔固体为硬模板、有效制备介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两种最常用的碳基纳米材料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作为基础电极,研究葡萄糖氧化酶在修饰电极上的生物活性,构建高灵敏简便的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直接电子转移的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为葡萄糖传感器的应用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论文研究工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阵列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研究”(编号No.21005003)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完成的。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综述。简单介绍了葡萄糖传感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水的依赖性极高。干旱是长期以来一直威胁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最直接的危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如何提高水稻抵御水分胁迫的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实验以模式植物水稻为材料,分别用H2O、10%PEG、100mMNaCl以及1mMSA和0.1mMABA对水稻种子进行预处理,并以15%PEG模拟水分胁迫,测定水稻幼苗叶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
电生物技术作为一项绿色高新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已初见端倪,深入开展有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含难降解有机物(以苯酚为例)和重金属离子等废水,分别采用全新的电催化—固定化微生物耦合工艺和自行发明的电——生物膜固定床反应塔进行处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苯酚和重金属离子分别驯化后的功能微生物进行TEM、SEM表征:驯化后,微生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但适应性个体数量明显增加,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