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由于其轻薄、柔性、高色彩质量、低能耗、自发光、快响应等技术优势,受到学术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基于OLED的固态发光技术的柔性手机屏、大面积电视等相关产品,已经开始走向市场。对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来说,提升激子利用率、进而实现高的发光效率,一直是一条贯穿材料和器件研究的主线。经过多年的发展,OLED从低内量子利用率(IQE)的传统荧光材料,走向了具有能够利用单线态激子系间窜越(ISC)到三线态,利用三线态进行发光的全激子利用的磷光材料。磷光材料的出现促进了OLED应用的发展,但是磷光材料含有贵金属,使得器件成本较高和回收较难。所以,发明同样能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的环境友好型有机发光材料非常重要。随后研究人员开发了具有不同三线态激子利用机制的高效发光材料,例如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材料、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杂化局域-电荷转移态(HLCT)发光材料等材料体系。采取以上材料体系所制备的OLED,近年来在器件发光效率、亮度、稳定性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绝大多数的高效OLED均是基于热蒸发工艺得以实施的。尽管蒸镀型的OLED器件效率高,但是其复杂的多层器件结构工艺和高的器件制备成本,限制了OLED的发展水平。相比之下,基于廉价的湿法加工工艺的溶液法OLED,则在器件结构和实施方式上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因此,采取具有高效激子利用率的发光材料制备高性能的溶液法OLED一直以来备受学术和产业界的关注。溶液法OLED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在于发光染料的合理选取。具有高本征发光效率的荧光染料在采用溶液法制备OLED时,并非一定能获得高的器件性能,而且往往展现出与蒸镀OLED不同的器件行为。由于聚集诱导淬灭(ACQ)的存在,溶液法OLED的染料掺杂浓度范围受限,这限制了主客体能量转移效率,进而成为器件效率等综合性能提升的障碍之一。与此同时,我们关注到,溶液加工OLED的器件结构尽管相比于蒸镀型OLED已经有很大的简化,但是当前伴随可穿戴发光传感器、发光织物显示等新概念的不断兴起,开发具有更简单器件结构的有机固态发光器件材料和器件结构,是现今重要的研究发展趋势。本文基于新型有机发光材料,针对溶液加工有机固态发光器件现存的ACQ现象导致的掺杂浓度的窗口窄的问题,本人开展了基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AIDF)可溶液加工发光材料的光电性质和器件行为分析研究,且通过典型的具有ACQ性质的对照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和揭示两类材料体系在影响溶液法OLED器件性能方面的内在差异性。在溶液法有机固态发光器件如何采取最简化器件结构,丰富相关关键发光材料和器件行为认识的研究需求的驱动下,本人进一步开展了基于AIDF发光染料和具有HLCT性质新型有机发光染料掺杂固态电解质的光物理性质和LEC器件性质的研究,为发展新型高效有机固态LEC提供新的研究体系和思路,相关研究将对开发简化器件结构的可穿戴发光传感器和发光织物等主题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参考。具体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从分子结构上选择了BCP-BP-DMAC、BCP-BP-SFAC、DCPC-BP-DMAC三个有机分子,并利用光物理测试研究了它们的AIDF性质。并从其中优选了可溶液加工AIDF材料BCP-BP-DMAC制备OLED,研究AIDF性质对溶液加工OLED器件行为的影响。为了对比ACQ行为的溶液加工OLED,本人选择了典型的TADF材料4Cz IPN作为对比。根据发光材料的光物理性质,本人确定了最终的器件结构:ITO/PEDOT:PSS/Sim CP2:dopant(x wt.%)/DPEPO/Tm Py PB/Li F/Al。对于具有AIDF性质的在BCP-BP-DMAC,其OLED器件的最优掺杂浓度达到30%,对应最大EQE和最大亮度分别为14.9%和1591cd m-2。并且对染料掺杂浓度对TADF材料和AIDF材料进行讨论,体现出AIDF对染料浓度的低敏感性,认为AIDF更适合于溶于加工器件的制备。(2)利用材料的特殊的HLCT态使高三线态激子反向系间窜越到单线态(h RISC)进行发光的HLCT材料同样能实现全激子利用。为了实现更简单的溶液加工有机发光器件的制备,选择了利用电解质解决发光层的电荷注入、传输的有机发光电化学池(LEC)。选择新型有机发光材料HLCT作为染料,从混合主体掺杂制备器件的角度出发,用OXD-7作为电子(n)型主体,用不同的空穴(p)型主体(PVK、Sim CP2、m CBP、m CP和m-MTADTA),其中PVK:OXD-7作为优选混合主体制备器件,在BPTCz质量浓度为12%,THABF4质量浓度为2%时获得最大亮度为1348 cd m-2和最大EQE为0.36%的发光器件。成功制备了HLCT简单结构发光器件,拓宽了LEC制备的染料材料的选择。并且尝试了AIDF LEC的制备,验证了AIDF在LEC上应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