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大量野外观测的基础上,以流体包裹体技术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系统研究了黔桂地区古生界储层流体与油气成藏和金属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古油藏和金属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大小悬殊,形态多样,除液相水包裹体和气液水包裹体普遍存在外,油气藏中以CH4包裹体和CH4-H2O包裹体为主;金矿床中则以CO2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为主。本区二叠系礁灰岩型古油藏中,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90~160℃之间,而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多为150~250℃,明显高于古油藏的形成温度。油气储层流体的盐度一般在5 wt NaCl%以下,而金矿成矿流体盐度主要为3.5~8.4 wt NaCl%,明显高于前者。成藏流体的压力值变化于42×105~654×105Pa之间。单个包裹体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古油藏流体包裹体成分主要为CH4,次为CO2;金属矿床以CO2为主,含有少量的N2和CH4。二叠系生物礁古油藏中溶孔、裂缝充填的三期方解石,第一期均一温度77~84℃,以液相水包裹体和气液水包裹体为主,偶见有机质包裹体;第二期均一温度91~103℃,主要为C2H6液相有机质包裹体,次为CH4气相有机质包裹体、沥青包裹体和气液水包裹体;第三期均—温度117~155℃,为大量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即随着温度的增高,有机质成熟度加大,包裹体成分由以液态烃类为主,逐渐向气态烃类转变。烃类三期注入的时间分别为235~237.5 Ma、230~232.5Ma和227.5~185 Ma。利用流体包裹体资料,计算获得秧坝地区二叠纪~三叠纪古地温梯度为4.30~4.35℃/100m,平均为4.33℃/100 m;秧1井二叠系地层古埋藏深度为2564~3187m。二叠系地层剥露区的剥蚀量为2069~4606m。根据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资料,系统绘制了本区二叠系储层的热晕图、盐晕图、气晕图和流体势图。研究表明,二叠系储层流体运移的总体趋势是自南向北,并在册亨、望谟一带汇聚;结合油气保存的盖层条件,认为板街、秧坝、花冗、乐元一带为最有利的成藏远景区。通过系统综合研究,探讨了油气与金属成矿流体的起源、演化和成藏-成矿作用,揭示了油气成藏与金属成矿的内在联系,建立了研究区的成藏-成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