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IL-31和IL-31R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趋化因子在hIL-31作用肺泡上皮细胞后的分泌情况,进一步探讨IL-31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方法:
1)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将20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A(对照组)和B(哮喘模型组)两组,每组各10只。第一阶段为致敏阶段,分别在第1天和第14天腹腔注射0.2ml的100μg OVA(Ovalbumin)和2.25mg氢氧化铝凝胶(其浓度为13mg/ml)混悬液各1次;从第21天气开始雾化吸入浓度为3%OVA,每次30min,连续7天,此阶段为模型的激发阶段;正常对照组小鼠,在致敏和激发两个阶段用PBS代替OVA进行。2)制作病理切片:完成致敏、激发后的模型小鼠,在结束激发后的24小时内,无菌取肺组织,部分组织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两组小鼠气道组织结构病理改变情况;部分组织提取总RNA,用于以后的实验。3)hIL-31作用A549细胞:用含15%胎牛血清的RPMI1640于37℃、5%CO2的环境下培养A549细胞。当细胞铺满瓶底的85%~95%时,用不同浓度(10ng/ml、50ng/ml、100ng/ml)hIL-31作用A549细胞和相同浓度(10ng/ml)hIL-31作用A549细胞不同时间(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肺组织IL-31及IL-31R的水平及趋化因子CCL2在hIL-31作用A549细胞后的分泌情况。
统计学处理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样本均数用t检验。本研究设定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观察哮喘组小鼠在雾化10分钟左右可见鼻翼煽动增快,每分钟可达350次左右,烦躁不安,嘴唇颜色加重,躯体呈弓背向上等症状。对照组小鼠未见明显异常。2)病理切片显示:哮喘小鼠急性发作时,在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结构破坏、骨架断裂;胸腔压力增大、肺泡破裂。3)荧光定量PCR的相对表达结果显示: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IL-31及IL-31R在哮喘小鼠急性发作时肺组织的表达增高,P<0.05,差异有意义。4)不同浓度hIL-31作用于A549细胞后,每组浓度与未处理组相比较,趋化因子CCL2的分泌均增高。P<0.05,差异有意义。5)同一浓度hIL-31作用A549细胞,CCL2在不同时间段分泌均增高。P<0.05,差异有意义。
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IL-31及IL-31R在哮喘小鼠在肺组织中表达增高,说明IL-31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hIL-31作用于肺组织来源的A549细胞后,趋化因子CCL2的分泌增多,说明,IL-31可能诱导肺组织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参与哮喘气道炎症。这一结论为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提供更直接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