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镇泾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处庆阳和平凉下属镇原、崇信和泾川三县市交界,三叠系延长组长8为区内主力产油层。勘探开发初期区内多口水平井日产油量达到100t以上,但是随着整体开发的推进,发现研究区内地质情况较为复杂。三维地震数据揭示区内断层较为发育,沉积相类型和物源方向亦存在争议,控藏因素复杂,多口水平开发井日产油量小于3t,且含水率大于95%。研究该区沉积相类型、砂体展布、断层发育及分布等控藏因素,提高砂体钻遇率和规避低产油、高含水区域就显得尤为迫切。文中主要通过三代相干技术和蚂蚁体技术预测三维地震区断裂-裂缝,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分析断裂-裂缝与油藏关系。通过岩心观察、采样及分析测试资料,结合地震、测井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确定其储层类型及特征、物源方向、沉积相类型、储层砂体及烃源岩的厚度及展布。研究发现,镇泾地区烃源岩厚度介于6m~20m之间,其生排烃量有限,不足以充满长8储层砂体。研究区内油藏受烃源岩厚度及展布、长8顶部泥岩隔层、长8储层砂体规模、局部构造高点和断裂-裂缝发育和分布等多种因素共同控藏。研究区长7和长8砂岩碎屑主要来自于西南部陇西古陆,其次来自于南部秦岭。长81整体为河流相—三角洲—半深湖的过渡型沉积。镇原地区长8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泾川地区长7、长8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砂岩磨圆较差,颗粒多为棱角状—次棱角状,以点一线接触为主,分选中等,以方解石胶结为主。孔隙以原生粒间孔、溶蚀粒间孔和溶蚀粒内孔为主,在扫描电镜下可见较为明显的长石溶蚀现象。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等交代溶蚀长石边缘,孔隙内偶见次生石英。孔隙度集中在3%-17%之间,渗透率集中在(0.1~0.5)×10-3μm2之间,孔喉半径0.04~0.56μm,依据赵靖州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储层分类,研究区属于小孔细吼型超低渗透层区内油气在长7底部页岩形成的异常压力下主要进行垂向运移,未见或少见侧向运移。长8顶部普遍存在一套粉砂质泥岩隔层,长7页岩形成的异常压力不足以突破该套泥岩隔层的封锁将油气运移至长8储层中,只有在泥岩隔层不发育长8砂体直接与烃源岩接触的区域和断裂—裂缝断开泥岩隔层沟通烃源岩和砂岩储层的区域方可形成油气藏。镇泾地区存在3类断层:Ⅰ类断层自奥陶系及以下地层断开至白垩系及以上地层,断层在地震剖面延伸最长,断开地层最厚,既有NEE向断层,也有NW向断层;Ⅱ类断层自三叠系内部断开至白垩系及以上地层,断层在平面上主要呈NEE向延伸;Ⅲ类断层自奥陶系及以下地层断开至中、上二叠统,平面上主要呈NEE和NNE向延伸。镇泾地区印支期在NE-SW向挤压作用力下,形成了 NE和NNE两组X共轭剪切断层。燕山期在SE向右旋压扭作用力下形成NW向断层,NE向断层持续活动,NNE向断层停止了活动。其中Ⅰ、Ⅱ断层断开长7、长8沟通生储,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Ⅲ类断层对于油气成藏为无效断层。当砂体连较厚、通性好且规模较大时,油气无法充分充满砂岩储层,已充注油气在浮力作用下聚集于局部构造高部位。后期钻井亦证实,围绕断裂发育区、砂体紧挨页岩区和大规模砂体局部构造高点易钻遇高产井(单井日产油>12t)。